2014江苏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解读会会议纪要

作者:佚名  时间:2014/3/13 10:39:3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一、何永康(南师大教授,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
  高考作文
  1.高考作文有其特殊性,平时应抓基础,高考前或高考复习阶段一定要有规划。何时开始?和内容?如何复习等。比较赞赏海安经验:清明节以后抓作文!
  2.关于新材料作文
  要写议论文:必须紧扣材料,最起码要提到材料。但不能照抄,也不能完全脱离。
  最起码:读了以上材料,我想到了……
  最好:第一小节巧妙地变换句式运用材料内容,提出论点;在写到400-500字时再点一下材料;为寻求保险,可以在结尾处再点一下材料。(阅卷老师在不到100秒的时间内,一般特别注意文章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
  要写记叙文:新材料作文区别于老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写记叙文(老材料作文要写记叙文是很难的,要么扩写,要么虚写!)。
  无需提到材料,强调神似而不是形似(议论文强调形似),包含的意思、精神与材料所包含的意思息息相通。
  任何材料的含义都是多义的,丰富的,不可能是唯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记叙文对材料中信息的把握为多对多,不易跑题,容易发挥个性;议论文对材料中信息的把握为多对一。
  3.强调材料含义的边界
  以2013为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美;大与小;互动、相互影响。四个集团(组团),考生只要能够写出这四个组团中的任一方面,均判定为审题正确。议论文、记叙文均可。而不是单一、片面!
  4.具体怎样写,一切按照常规
  ①不写名人,不写古人,不写时人。要写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高中的)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不要动不动就写古人、名人。高考前2个月报刊及其他大众传播媒体中出现的人物也要尽量回避。这样不会撞车,不会重复!
  ②议论文写作,千万不要故作高深,弯弯绕,写了几百字还让人摸不着头脑,特别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型的。
  ③纯粹的抒情散文要力避,不要“啊”“呀”地装模作样,乱煽情。
  ④不要写莫名其妙的所谓科幻作品。
  ⑤不要热衷于写故事新编。
  ⑥不要写“题记”。往往故弄玄虚、无病沉吟、不伦不类,倒人胃口。
  ⑦不要在结构上把800来字的文章分成A、B、C、D的结构模式。
  ⑧考试时至少留50分钟用于写作文。
  二、吴锦(南师大教授,江苏高考命题组组长)
  2014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1.      第一块
  ①    语言文字的运用(1、2)
  一般情况下,词语和病句为二选一,但理论上也存在不考语音的情况。
  语音:读音不同,意义就不同的倾向性大;
  词语、病句辨析:复习时一定要让学生反思“错”在哪儿。
  ②    语用(3、4)
  2004年以来,提炼语意一直考,阅读→理解→概括→表达,分值可调;第4题,2011年前,多为造句型题目,此后有变化,2012年,漫画;2013年,统计图表,这两年均存在不少问题。
  前3题指向明显,第4道题变化大。
  2.      第二块
  ①    文言文阅读理解
  三道选择题,三道翻译题,分值都很固定。
  三道选择题
  实词:选错的项指向不变;
  内容概括:选择套选择样式,错误就更少。(但阅卷组负责语知部分的吴新江对此颇有看法,认为此作为考点考题样式就是狗屁!)
  内容概括分析、辨析:选错项。错误类型:颠倒时空顺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强加因果等。
  后两题指向明确,得分率很高。特别是第三题,可指导学生先做第三题,有三项为正确,能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三道翻译题
  文言句子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文意要通顺;
  文意要符合语境,注意上下文,句不离篇;
  特殊的文言句式,在翻译时要表现出来。如:被动句,要译出“被”字。
  古今词义有别,一定要注意。
  ②    古诗词鉴赏
  2012为唐词,2013为宋诗,吴认为非典型,2014应倾向唐诗或宋词。
  首先要基本读懂,知道写的是什么;然后要知道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还要搞清艺术表现有何特点:情景关系、修辞手法、结构、用典、诗词中内容与传统文化关联等。
  建议:2004-2011的考题做一遍。抒情性的诗词要注意,特别是“假”爱情的要留意。艺术性的问题考的可能不大。前两年,把修辞归入表现手法(广义处理),要注意。
  注意让学生实事求是,一定要务实!
  ③    名句名篇的背诵
  高中14,初中25。分值:高中4、初中2、课外2。但2012、2013基本上是高中的,今年也应将重点放在高中。建议抓住课内,特别是高中,初中兼顾即可;提醒学生注意错别字及词序。
  7号,扬子晚报登载南京教研室徐晓彬解读文章:初中删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增加《蒹葭》《鱼我所欲也》《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山坡羊•潼关怀古》。
  ④    文学作品文本阅读
  小小说、散文为选材目标。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及探究能力。
  材料选择让学生容易理解,特别注意反应正能量,也就是讴歌真善美的。一般绝不会选择假恶丑的东西,贪官污吏、势利小人、鸡鸣狗盗不会出现。
  实事求是,文本中的东西不能过多联想: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情节要注意把握。
  提醒:⑴重要的句子、词语的理解、含义,思想感情,实事求是的思考。
  ⑵一句话(一段话)的作用:内容表达、全文结构、对下文情节的展开、对人物形象的描写等,不要笼统,一定要讲清一定要说出承什么“上”,启什么“下”。
  ⑶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细节、对话、环境烘托等,不能笼统,堆砌术语。
  ⑷艺术表现:必考!
  ⑸探究题:《考试说明》中的两道题认真研究!《侯银匠》《溜索》比较典型。强调:自己都搞不懂的,不要让学生非得搞懂,呈献给学生的应该是自己可以驾驭的材料及问题。
  ⑤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考试说明列举了五类,过去只考过“人物传奇”,其他四类不适合考!
  一般考论述类!近两年有考外国作者的文章的倾向。
  ⑴概念的含义;
  ⑵句子的作用、层次;
  ⑶作者的观点态度;
  ⑷论据及论证方法作用;
  ⑸分析综合。
  ⑥    作文
  新材料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的提示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限制!
  命题有多义性,学生只要抓住某一方面就可以;体裁有向议论文转向的倾向。
  具体要求可参见前面何永康教授的报告。
  ⑦    附加题
  近年素材及处理有严重失误!研读经典题例,立足课堂,抓好平常。
  《考试说明》名著阅读去掉《女神》,增加泰戈尔《飞鸟集》、茅盾《子夜》,达11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