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这样“以生为本”语文当堂达标的
作者:山东省临邑县临邑镇 王秋花 潘玉良 时间:2012/3/23 17:04:27 来源:ping821210 转发 人气:
在此先介绍一下我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运用以生为本当堂达标的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符合作品主旨的情境,引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身边实例、小故事,古诗古文,名人名句等,创设情境,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在不自不觉中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做好引导和点拨,根据单元、课文提示和课后练习题及课文题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出本课学习目标。目标可以包括疏通文章难懂字词,有表情熟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感情,深刻领会文章主题,把握文章写作技巧,掌握文体特点等等。制定目标时可以以一个学生为主,其他学生加以补充,教师加以指导进行必要的取舍,这样制定学习目标会更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学习时会有的放矢,会提高学习兴趣,更相对容易当堂达标。注意难易度容量要合理,目标最好让学生写在黑板左副板书上。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学习目标的设置应准确,明白、具体,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完成那些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避免盲目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3、 自学过程
教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首先学生根据教材要求,依据学习目标熟悉教材,在浏览教材的过程中找到本课的知识点,对于难点,疑点均做好标记。学生自行解决字词:教师可根据课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难懂字词,让学生成立4-8人的学习小组,借助工具书,小组分工合作,对本课难懂的字词进行疏通,扫除文字障碍。对于课文中难点疑点小组讨论解决,学生由自主学习转化为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适当指点,但不能代替学生说出答案。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了解课文作者经历和写作背景后,掌握文章写作目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注意语言停顿,重音所在,句子的升降调。可以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练读,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两人赛读,看哪个小组推荐的人选更优秀,师生共同评判,教师进行口头表彰。在教师指导下也可以对短小文章或长篇文章重点片段让学生齐读课文。
5、师生合作重点突破
师生围绕本节课学习目标,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重点突破。譬如欣赏分析最能揭示文章主题的精彩片段;一些关键词语妙用;修辞方法的运用的意义;记叙文中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富有含义深切语句的分析;对点题和深化主题作用的语句和段落分析;象征意义的分析及其他文体和写作知识的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先设计好问题展示出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答一答,写一写教学方式。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多接触课文,多了解课本有关知识,学会自学,教师要做好阅读指导,要让学生带问题读,读要做到眼到、心到、嘴到和手到。想,学生想问题怎样回答,答案在哪里?回答问题时怎样才能思路新颖和表述完整准确。议,就是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打开思路,争论异点,去伪存真,小组统一好答案。答,采取小组竞争回答的方式,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教师评判,看哪小组回答问题又准又快。写,教师根据精彩片段写作技巧设计片段写作练习,或让学生写一下学习本课的心得体会。在师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其成果予以准确评价,对于存在的疑点难点,即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师对于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可以层层深入,加以引导。
6、当堂达标
此环节要根据学习目标设置达标练习,侧重基础知识,设计好难易不同的题组,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题型力求多样性:比如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可以设置选择题、填空题;考察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可以设置阅读分析题;考察学生运用能力可以设置仿写、改写和续写练习题等等,以检测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具有成就感。
7、 能力拓展
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力求学生思想的进步,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可以选取在思想或写法类似课外文章让学生进行类比阅读,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设置难度稍大一点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这样即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以生为本当堂达标”这一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同时当堂达标,提高了学习效率,减轻了课下作业的负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