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循序渐进法
作者:保定市美术中学语文教师 杨超| 时间:2005/4/4 21:31:2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作文历来在语文考试中是重头戏,早在古代以一纸文章就能定天下,考状元就是考文章。其实作文的好坏反映出了对字、词、句、修辞等各个方面的掌握情况,但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却总在困惑着语文教师,总是让人感到无从下手,总是埋头在批作文、改作文中疲惫不堪而结果又收获甚微。本学期我在作文的评议中逐渐摸索出了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我把它叫做“循序渐进法”。
所谓“循序渐进法”,它的形成过程肯定是漫长的,它的成效也应是一步一个台阶的。
本学期作文我原本打算按照教材后的作文模式,所以第一次作文我讲解了“感受和思考”。然后依此作文,可是我在作文的评议中发现学生对“感受”根本写不出来,原因在于绝大多数学生作文停留在初中水平,仅仅是词句的罗列,更有甚者,连句子都不通顺。所以我想依此对作文进行针对性讲解,通过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我迈出了自己教学作文的第一步——
一、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语言活起来。为此,我从课本中找出了许多鲜活的句子,恰好本单元是散文单元。让学生通过来回的对比发现运用修辞的好处。比如:我举了《荷塘月色》中的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时有时无。”相比。意思表达是完全一样的,但表达效果却截然不同。由于是刚刚学过的课文,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我还拿出带修辞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去掉,拿出不带修辞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填写,通过这种自己动手做出的句子的比较,学生更加容易感受恰当修辞在一篇文章中的作用。最后又让学生当堂做了几个有关修辞的句子练习,学生非常感慨地说,还是用上修辞使文章活了起来。本次作文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修辞的好处,从而在作文中有意识地运用。本次大作文是“写有趣的事”除了常规要求以外,还让学生运用上恰当的修辞。而本次作文明显要好过上次的作文,我每次的作文都要打分,这次作文平均分在40分以上,并且每班从中选出了至少8篇展在教室的后面。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本次作文我又发现另外一个普遍的毛病即:缺少细节描写。于是我又大胆地迈出了作文教学的第二步——
二、文中的细节描写。其实语文本身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我给学生举了个例子,比如他们画素描时,先搭大架子,然后还得细描细绘,才能出效果。作文也是一样,必须得有细节。还有一个比喻也非常恰当,说叙述就像是演电影一样,描写就是一张照片,就是特写,就是出色的地方。由此,我举了几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告诉他们哪儿是细节描写,什么是细节描写。并且课上我做了一个小小的练习,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老师进行细节描写,不写姓名,只定特征,让其他同学来猜,结果学生的课上小作文写得也是相当精彩。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抓住人物特征,都有重点描写。比如,写他们的政治老师,都能抓住他说话快这一特点,而就这一特点学生们又是各显其能,搜肠括肚,运用上大量的词汇,真是各领风骚。本次作文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以及如何去刻画。本次大作文是以“亲情”为话题,除了常规要求外,还让学生注意细节描写,并且运用上次所讲的修辞。而在本次作文的评议中我却意外地发现,这一非常敏感的话题对而今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之困难。有的学生写自己单亲,继父继母如何对自己好;有的学生写自己或朋友成了杀人犯方知还是亲人亲啊;有的学生写在一个大雨瓢泼的晚上,自己的母亲如何背着自己上医院等等等等。这些事例我总结了一下,要么是抄袭,要么是虚构。有细节,但通过这些事例的选择我发现学生作文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选材不从生活实际出发。而这又反映出而今的学生对亲情的淡漠。教书育人,先育人才行,因此,我决定唤起学生的良知,由此我又迈出了第三步——
三、写出真情实感。我先找出了当年我的老师写的一首写母亲的诗。让学生自己分析,按照仿句的形式自己写,从而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情,亲情融解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会写作文得先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且我选择了一些体现亲情的生活画面,让学生真正体验一下什么叫亲情。最后在前面渲染的基础上,我播放了一首《天下父母心》,动之以情,用情感来教学。有情才会有文,有情才会有艺术。作文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来。本次作文以“等待”为话题。而此次作文一定又会在其它方面流露出不足,查露然后补缺,每次做到针对性教学,如此才会“循序渐进”。
在以后的教学中肯定会出现构思呀,题目呀各个方面的不足,教师也要逐步加以讲解,但只要能针对自己的学生特点做到循序渐进才能真正的收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