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初探

作者:周珏  时间:2010/2/8 11:02:47  来源:duoduolele 原创  人气:
  德育是教育之本,人才的培养最根本的就是德育。德育对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换言之,即学校的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而后者是根本的落脚点所在。中学时期,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关键阶段,因此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学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而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关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班级文化营造、加强情感沟通交流,注意方式方法选择,对于提高德育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结合自身管理班级的经历,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做一点初浅的探讨和分析: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树立德育工作全新理念
  按照现代教育学观点,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导,而学生则是教育行为的主体,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协同活动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这一教学理念同样适用于班主任德育工作,即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要建立平等、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这一关系的确立,将为提高德育工作效果带来积极的因素。具体而言,要树立三种德育工作新理念:
  1、树立平等的理念。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作为平等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出现在教育活动中,享有平等的地位,每个人都有表达愿望、情感的权利,交往双方应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想法、尊重对方的见解。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均丰富于学生,因此应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培养道德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树立互动的理念。在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性的,特别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做思想工作,内容枯燥、老生常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抵触情绪。师生互动关系的确立,可以使师生在德育工作中传递双方的情感、观点、思想,师生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交互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道德认知和体验。
  3、树立开放的理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要把封闭式德育工作变为开放式德育工作,把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爱心互助等活动,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以及心理素养。
  二、强调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德育工作良好环境
  班级文化是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基本场所,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中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德育起着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此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
  1、创建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班级物质文化,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及要求,构造一种学习教育的外部环境,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从一个方面体现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一个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布置合理、环境优美的教室环境,不仅能展现一个班级的特色和文化气息,更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使学生心态平和、心情舒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感。因此,要注重物质文化建设,为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塑造高尚的精神文化价值。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文化的灵魂,主要包括精神面貌、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内容。塑造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在班级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强化三个方面:一是要培育集体主义的精神文化价值。班主任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集体主义和集体荣誉观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利益观,帮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自觉抵御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等利益观的影响。二是要培育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价值。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使学生在传统优秀文化积淀中汲取精神力量,获得道德熏陶,在自觉不自觉中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取向。三是要建立正确的精神文化导向。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极容易受周围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必须十分重视班级正确价值导向的建立,从而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规范自己的行为。要在学生中树立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典型和榜样加以推广宣扬,尤其是要树立班内的优秀典型,这样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现实感召力,形成良好的精神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感。总之,要在班级塑造正确、健康、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共同价值取向,为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环境。
  3、营造规范的制度文化氛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班级文化的有效保障,更开展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德育工作中,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制订符合本班特色、符合人性的班纪班规,可以激励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自律。要在广泛征求学生们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班级班规,设立班规执行情况通报和奖惩制度,建立品德分加减制度,对班级近段时间的集体、个人表现做总结,在班级墙上张贴品德分加减情况,对表现较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对少数违纪的同学加以处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使德育工作的方法更多样化。
  三、注重情感沟通交流,开辟德育工作良好渠道
  良好的情感交流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互动,有助于学生找到班集体的归属感,有助于学生排解情感上的孤独和烦闷,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一剂良药。为此,班主任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以高尚的人格、诚挚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开展德育工作。
  1、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的道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班主任自身的形象、言谈、举止都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因此,班主任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良好的仪表举止、高尚的人格情操、正确的处事方式影响学生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比如脚边有纸屑,一个小小的弯腰动作,就能够换来身边的整洁;时不时地整理一下讲台;看到班级宣传栏上宣传纸页边脱落了,随手用胶带贴好,这些都是我在教室里必然要做的事情,不要看这些是小小的细节,但其实学生常常在注意观察着,班主任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以诚挚的情感解读学生的心灵。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有情感与精神满足的需要,对情感的珍惜,对平等人格的追求与维护,是当代学生强烈的思想意识。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如池塘里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注重情感渗透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种内在需求,情感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能感化学生的心灵。所以,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必须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沟通师生的心灵,缩短师生的距离,给学生以亲近和信任,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如此,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仰慕心理、才会敞开内心世界,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使之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教育的正确方向前进。如学校运动会期间,一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擅自缺席运动会在寝室睡觉,知悉这一情况后,作为班主任,我并没有采取直接呵斥的方式,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用情感策略教育学生要重视集体荣誉和个体责任,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问题。高中生大多十七八岁,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成熟与幼稚交接,自尊与自卑并存,班主任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化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更好地引导学生。良好的心态可以产生轻松的教育效果,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让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同时,班主任要摆正对待学生的态度,对所谓的“好生”、“差生”做到一视同仁,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特别是“差生”身上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今年我带的是高三班级,学生的烦躁情绪较多,所以我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许多心理辅导的资料,印发给学生;对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也经常找来聊聊天,或是在课堂上多加以关注,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四、探索创新方法路径,提高德育工作实际效果
  科学的教育观必须通过适当的方法才能得以实现。在开展德育工作之前,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的有关情况。通过学生档案,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掌握班集体的情况,包括班级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学习情况,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充分准备。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路径开展德育工作:
  1、沟通交流法。沟通交流法是开展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方式,在和学生沟通交流之前,班主任应当确谈话目的、对象、内容,选择好谈话的方式,时机和场合。班主任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朋友,真诚友善,使学生能摆脱拘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开展沟通交流法时,突出学生主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方法,如对内向的学生,可以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对待外向的学生,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同时,又要把握说话的分寸,既让学生对你产生亲近,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此外,很多学生尤其是那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与班主任面对面沟通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或者交流不够深入,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电脑网络技术,如QQ、MSN、电子邮件等平台和学生沟通交流,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开学之初,除了给学生提供自己的电话号码外,还给学生提供自己的电子邮箱账号,因为有些学生不愿当面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反映自身或者班级问题,而愿意通过文字传达,这是班主任工作思路很好的信息来源。同时,在我的班级里,教室后墙上挂着学生自制的纸信箱,用于收纳学生写给班主任的信件,我看了学生来信后,会与学生个别交流,这进一步加强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自主管理法。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工作中要探索建立开放的、民主的、双向的班级管理体制,给学生以选举权、决策权、监督权和评定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认同感、信任感、归属感,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角色。学生在班级管理的生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与其他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不断纠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这就潜在地起到了自我教育的效应,使德育工作能够在日常班级生活中开展。作为班主任,我对任何一届学生都强调我们是一个“家”,让每个学生都有班级主人翁的思想,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3、社会教育法。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要靠学校、家庭、社会来共同完成。因此,必须建立多系统、多渠道、多层次、多载体的立体交叉式的德育网络,班主任要主动与各方面密切配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一方面,要加强与家长沟通,如定期与家长联系或访谈,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品德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教学目标确定家庭教育任务,同时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实现德育工作的家庭化。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环节是面向社会现实,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方式。班主任要注重让学生深入社会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组织地使学生从学校课堂走向社会课堂,经受社会大熔炉的锤炼,使学生在广阔的社会活动中接受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养。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之间更多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可以弥补学生平时在情感、心理交流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学生比较容易意识到个人的努力与集体荣辱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尊重和服从集体的意向,逐步形成集体主义的道德情操。虽然高中阶段由于学习较忙,社会实践较少,但我仍然利用召开学校运动会等难得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赛场上赛场下多为班级争光添彩,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无形中提炼了他们的道德情感。
  中学德育工作肩负着塑造人格,培养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班主任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在德育工作中,要使学生真正提高道德水平,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文化为载体,以情感为纽带,创新方法策略,加强引导帮助,始终给予学生最大的期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