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法——此路不通?
作者:靖江外国语学校 郑利群 时间:2009/11/15 9:50:03 来源:jflszhenglq原创 人气:
摘要:讲解法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指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类教学行为。讲解法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并且源远流长。语文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讲解法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某日,听一位老师关于李白诗歌的文学鉴赏公开课,课上老师一支粉笔,一张讲台,神采飞扬,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讲得是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是如痴如醉。我也心中暗暗赞叹,佩服他的基本功和他课前的准备充分。听课的老师也是频频点头,微笑、赞叹。我想在评课的时候大大赞扬一番。不料,评课的时候不少老师都认为这是一堂失败的公开课。
理由一: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参与互动的少。比如学生能够背诵的李白的诗歌应该由学生来背诵。应该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讨论。
理由二:课堂上没有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没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不符合新课程理念。
理由三:课堂主要采用的是讲解法,没有运用启发式。要相信学生,学生可以查资料掌握的应该由学生课后自己完成。
理由四:没有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诚然,这堂课老师唱了主角,运用的是讲解法,没有其他公开课的华丽喧闹,没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是,新课程改革是不是要求我们的课堂都运用多媒体,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都采用启发式的教学,都应该热热闹闹呢?讲解法是不是在新课程改革后就此路不通了呢?我觉得这种认识是相当可怕的,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读,是对讲解法的误解。
讲解法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指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启发思维、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类教学行为。
从讲解法的含义我们不难看出它的作用包括了三层含义:第一是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新知识、新概念和新原理。第二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语言的讲解,要重在引导学生分析和掌握课文的思维过程,而分析和掌握的过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如观察力、思维力、分析力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对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结合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美感作用,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讲解法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并且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私学”和柏拉图的“学园”,延续至今。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明星荟萃,个个妙语连珠,层层推理,点滴人微的讲解,让听众是欲罢不能,用的也是讲解法。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课程。人的思维是运用语言进行的,语文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所以,我们语文教学的讲解,就是要教会学生领会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的语文形式来表达的,即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落实在语言上,语言形式和这种语言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形式上,不然就不是语文课。
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许多公开课,教师一会儿展示幻灯片,一会儿播放动画视频,一会儿配乐朗诵,一会儿音乐渲染,将好好的语文课上成不知是什么课,忽视了语文最基本的特性。不少教师将搬掉讲台叫“转变教师角色”,把课桌摆放位置改变一下叫“转变学习方式”,把肯定和表扬学生叫做“转变评价方式”,把学生一窝蜂似的争论叫做“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种把新课改理念表面化、模式化、片面化的理解,不是将新课程改革引入歧途吗?
这是一堂关于李白诗歌的文学鉴赏。诚然,学生对于李白的一些诗歌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是这种了解是建立在浅层次的了解。对于李白创作诗歌的背景,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李白诗歌艺术特色的整体把握并不是真正理解。这些就是需要老师讲解的。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鉴赏,时雁行老师有一段精辟的论述:“鉴赏,指鉴别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方法、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鉴别和欣赏它的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社会意义,并对这一切作出恰当的评价。亦即体会它写得怎么好,怎样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品味它的艺术魅力。”赏,就是“披文入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艺术技巧美和情感美;鉴,就是“析文析情”,是在“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探究作品语言、形象、技巧和情感背后的深层意蕴,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人生境界的提升和心灵的超脱。时雁行的界说明确了鉴赏教学的目标内容。那么老师的深入浅出、滔滔不绝的讲解肯定是建立在课后对教材的钻研、对资料的积累分析和理解上的。它是老师的心血和结晶。以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来否定,至少也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形而上学的理解。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顾渊彦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嵇明海老师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明确提出了“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是为佳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是为佳法”的创新思想。语文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机械地用一种教学法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不但是不科学的,也恐怕是荒谬的吧!我们应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寻找适合不同学生需求,有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法。讲解法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吧,决不要用一种教学理念统治整个课堂。
参考书目:
⑴《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何更生吴红耘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⑵《中学语文教学法》王世堪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