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合作我快乐

作者:李桂林|  时间:2005/2/27 0:03:1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新课标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学会合作。个人认为这是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深化,以前"关注学生"是美德,现在"关注学生,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则是要求,保有我们在教学当中,放下面子,走下神坛,与学生积极合作,教导学生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常青树,沉闷的课堂才会重新焕发生机。下面我想就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对于老师来说,教师应放下架子,做学生的合作者,并积极主动的与同学合作。过去老师总认为自己就是知识的权威,地位神圣不可侵犯,在教学当中,过去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观念仍有一些灌输意识,一桶水也是有限的,决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教师只有转变观念,与学生共同探究,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才有可能和学生一起在新的知识当中遨游。 
    事实上,教师必须比学生知道得多的年代已经过去,新课程知识是交叉、综合、渗透的,老师再仅凭个人的知识,很难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只能被新课程淘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应放下架子,谦虚的倾听,平等的与学生合作。合作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关怀。老师改变以往的高高在上,走下讲台,置身于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成为合作伙伴。教师不再是支配者、控制者、评判者,而是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通过与学生的交往而施教,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的目的,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同时,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正确的,但并不是"让学生牵着教师走",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并不是没有教学目的,没有教学任务。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驾驭课堂能力,引导的技巧。学生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们去关注学生,与学生合作并不是只要学生的观点而不要老师的观点,恰恰相反,这当中更需要老师的指导,以前的"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正在师生合作时,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在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中上学生通过实践得出老师的结论或其它有价值的结论,在以后的合作中如何避免无意义的结论都是摆在新课程实施老师面前的重大难题。所以说,合作中对老师的介入要求不是削弱而是加强,特别是对其技巧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往预设了广阔的空间。讲《童趣》时,我为了抛砖引玉,讲述了自己童年的往事,此时,我感到我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我们成为了朋友,共同分享感受。又如,在讲《化石吟》之前,我们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下载文字、图片,查阅有关书籍等,准备有关化石的资料。上这课时,我们共同学习了化石的知识,加深了对化石的了解,感受到作者对化石的感叹。课上,师生兴致勃勃、趣味盎然。我们经常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启发,使我在学生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正所谓"教学相长"。
    老师的教学仪态也对合作教学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只有以微笑期待的神情、宽容真诚的态度,鼓励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学生才会乐意与教师合作。合作的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满怀激情的讨论,跃跃欲试的发言,思维活跃敏捷,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的开心。
    对学生而言,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学生在认识事物、考虑问题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身心没有隔阂,语言没有顾虑,同学是最好的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取长补短、相互点拨、共同促进。教师可用组织、合作、讨论、协商、设计、分工的方式开展学习与实践活动。例如:1.讨论探究。即课堂上同桌、四人小组、全班同学的讨论、探究、解答。同学之间可以置疑解难,可以一人讲述,其他人倾听。讲故事、经历、感受、体验皆可。2.撰写调查报告。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生活处处有语文"时 ,要求学生分组活动,同组同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有的负责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类;有的负责打印;有的负责美工;有的负责封面设计;有的负责前言及报告小结的撰写。当学生们看到共同完成的一本本精美的小册子时,无不感到欣喜和自豪。3.办手抄报。同组成员有的组稿、有的誊抄、有的设计版面,努力做到效果最好。4.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主张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汇报会上谈读书心得,交流思想、推荐佳作。鼓励同学们互借互换图书。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学会了学习的同时,学会了合作、交流、沟通、互助、分享,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在合作中,学生找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尝到了甜头,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培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便会成为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学习开心,老师上课也会心情舒畅。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