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我来思,载笑载言;今我往兮,淇水犹寒——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形象分析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2/10 16:10:4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同学A:她是一个对爱情十分投入而且情感十分丰富的女子。
约会结束,伪君子小商人离去时“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高而日送。约会时早早等待,而且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当久等看不到男方返回的车子时“泣涕涟涟”泪如雨下,一旦看到男方的车子返回来时又破涕为笑,而且边说边笑,痴情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同学B:她是一个勤奋能干、追求纯真爱情的妇女形象。
表现在“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中的是不嫌贫爱富,不追求彩礼,虽然男方迎娶未带上任何聘礼,但自己带上自己的嫁妆就乘上迎娶的车子。到了伪君子小商人家“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为创建家业、创造幸福而天天早起晚睡、早出晚归操持家务,从无怨言,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贤妻型的女性的典型。但由于伪君子小商人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负心郎,所以“我”长得“桑之未落、其叶活若”似的年轻漂亮的时候,很是对“我”痴情迷恋。当“我”为操持家务多年劳苦而劳累成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样的时候,伪君子小商人则“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一改初衷,反复无常,甚至“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对“我”无端粗暴,致使我不得不决然离开。
同学C:我不认为的做法是对的,有个成语是“任劳任怨”,她因为承受不住婚姻中的不平等,就离开了丈夫家,虽然她很勤劳,但很显然不具备不抱怨现实的品德,所以我认为她做的还不够好。
同学D:我也不主张她最后离开丈夫,很显然这篇《氓》是为了倡导善,为了倡导和谐,男主人公的喜新厌旧,家庭暴力做的不对,应该劝其改正,以维护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安定。再说当时的奴隶社会是从父系氏族延续过来的,男人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是主要的,女人这样做不利于社会稳定,所以她做的不对。
同学E:我也赞同前两个同学的意见,试想在当时的男人社会里,这个年老色衰的女子离开丈夫家以后,命运会是怎样的?因为她没有了美貌,就不会像刘兰芝那样轻易嫁给更好的如意郎君。她只能在娘家遭受兄弟的嘲笑,在他们家里当牛做马,最后抑郁而死。既然这是死路一条,就不应该离开,也许丈夫会回心转意,或者把孩子当成自己后半生的依托。
同学F:就像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作妻子的就得遵守妇道,因为当时的社会对一个女子是以此为评价的。至于男人“二三其德”,当时应该是一夫多妻制,对男人而言不要求只专注一个女子。如果全社会都如此,而唯这个女子离经叛道,她做的也太不合适宜了。既然生在那时,就得遵守当时的游戏规则,如果离经叛道,痛苦的只能是自己。
同学G:我曾经去过新疆,哪里的少数民族妇女,结婚以后除了自己的丈夫能看自己的脸,不能让其他男人再看到自己的脸了。伊斯兰教经义里讲,不包头巾暴露自己的脸的女人是淫乱的女人,如果一个女子不按照教义去做,就会被人们唾弃,她们只能不怨天,不愿地,愿就怨自己生不逢时了。
同学H:我曾看过鲁迅的《<呐喊>自序》,他打了个比方,把当时的中国比作一个铁屋子,民众们在其中沉睡,如果唤醒他们,他们也不能打破这铁屋子,最后只能痛苦地死去;如果不唤醒他们,他们虽然会死去,却不会有这种痛苦。要不要唤醒他们?最后鲁迅还是拿起了笔,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呐喊》,他就是要用文字来唤醒民众,即使打不破屋子,但是确实有希望了。《氓》中的女主人公的决然离开也是一种觉醒,是对不平等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它的反抗精神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同学I:我赞同H的意见,这个女子身上的闪光点就在于明知道决然离开,结果未必会更好。与其忍气吞声过一辈子,不如痛痛快快做自己一天。这种觉醒的意识,自强的精神,为自己赢得了自尊,应该成为黑暗中的启明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闪烁着异彩的女性形象。
同学J:我们在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里学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反抗直接导致灭亡,只有起来反抗,才有成功的希望,即使现实再残酷,也不应该绝望。当今中国提倡男女平等,在现实社会中女子的地位和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北京奥运会期间伊朗唯一的女选手哈桑普尔,冲破重重阻碍,克服了各种困难,才得以来北京参加奥运。而另一个取得了奥运会参赛资格的伊朗女运动员,却在临来之前不知什么缘由失踪了。如果她们中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反抗这种严重的男女不平等,也许这些制度会永远流传下去。只要有人站出来,才会有改变的希望。因此说《氓》中的女主人公是好样的,哈桑普尔也是好样的。
……
教师总结:女主人公是个真诚、善良、勤劳而忠贞的女子。她向往而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她被氓的虚情假意迷惑,私下许身给氓,表现了她的轻率。也说明了她的大胆果断;她订婚后对氓真诚思恋,婚后辛勤操劳家业,即使氓对她打骂凌辱,仍不变初衷,一如既往地爱氓,到了最后,才如梦初醒,毅然与氓一刀两断,愤怒地指责、控诉氓的卑劣行径,这是她不甘屈辱,不愿受命运摆布的一种抗争,展现出她性格中理智、坚毅果敢的一面,她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