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春色无须多

作者:吴晓  时间:2007/11/4 22:11:2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在反思王慧芳老师的那节课时,我已提到过,一节课不能什么都讲。我一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每节课解决一个重点,连成一条链才能成其为语文教学的长河。力避在一节课中什么都想讲,才能让每堂课都精彩。
  开封市金明中学的冯锐芳老师执教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让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这样一篇在我看来,连九年级学生都很难懂的论说文。冯老师教来,没有在文章的内容多纠缠(那样大半会出力不叫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点以后,围绕论说文如何选择材料来证明观点展开教学,以一个问题将课堂教学做大,由整体把握到局部分析,由研读课文材料到选择材料来证明教师提供观点的拓展训练,学以致用,由课外到课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试想,我们如果能做到在一篇论说性的课文中突出解决议论文的一个方面的问题,每一节语文的教和学都轻松,一个阶段下来,各个击破,议论文的阅读教学自然成其整体,何乐而不为?
  想与冯老师商榷的是,我感觉冯老师也犯了那个“美丽”的错误。在“拓展训练”的环节学生分两个组用一分钟交流,用两分钟发言分别证明“成功需要勤奋”和“成功需要创新”,对于七年级学生来,似乎有点苛刻。而教师却毫不吝惜地用了更多的时间去介绍自己找到的相关材料。在我看来,这一环节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材料,而是让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材料证明观点。为什么不省去展示自己材料的时间而让学生有更多地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呢?
  我们老师啊,什么时候能管住自己,少卖一点东西给学生呢?为什么,我们总是要不把自己知道的、自己所谓的精彩设计卖给学生而觉得心有不甘呢?
  驻马店市第四中学李宏伟老师的《一面》一课的教学,在我看来有一些值得商讨的地方,但这节课以“人物的外貌描写”为突破口,训练学生以课文为例子学会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在教学重点的确定上没有犯那个面面俱到的美丽错误。
  没想到徐晓伟在大赛的课堂上会如此动听地唱起歌来,美在情不自禁,美在恰如其分,美在“他太有才了”!有才的老师,不但学生喜欢,连同行也羡慕佩服。
  濮阳市高新区实验学校的王国柱老师的《你一定会听见》,四句话,四个环节:“读是学的基础”——我的课文我来读、“思是读的深化”——我的理解我来说、“悟使读来升华”——我的才华我展示、“用是学的落实”——我的体验我来谈,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珠联璧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将要下课的时候,王国柱老师总结出示了上面四句话,刚说了“这节课”三个字,我想王老师可能还有话要说,但不巧,此时下课的哨声响了,王老师,于是毫不迟疑、不露痕迹地说:“这节课就讲到这里。”为王老师喝彩!
  他们真是太有才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