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墨香,丰润自我

作者:咸水沽一中 王伟  时间:2007/9/1 17:53:4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告别了整天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的日子,在炎炎烈日中迎来了渴盼的暑假。在此之前我已想好了要阅读一些文学书籍,让自己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已渐渐变得枯萎的心灵丰润起来。而学校也要求在暑假期间读一些有益的教育书籍,于是我把学校以前发的《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主编)、《中学生教师意识ABC》(马瑞祥著)和从图书馆借来的《爱的教育》《给教师的几点建议》《反思教育习惯》等与教育有关的书籍连同文学作品一起或翻阅、或浏览、或泛读、 或细品、或精读。 
  魏书生说“人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我新了,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新了。”那怎么更新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几点建议》中说的“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假期的阅读,使我对这些有了很强的切身感受。大量的阅读书籍,让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而乐此不疲。
  拜读古今文人墨客的呕心沥血之结晶的长卷心语,结识了那穷经皓首的鸿儒,洞烛幽深的智者,淡泊安闲的隐者,雄心难抑的壮士,不遇无悔的迁客,呐喊前行的先锋;通过咀嚼一个个含血带泪、言情抒怀的性灵文字走进了文人的苦旅,洞察到人生世态的多变、聆听了先贤哲人的深邃思考、享用到生活领域的幽默乐趣、品味了人间情感的细腻变化,学习到智者面对困难的处理智慧、接受了前人积淀文化之神韵。
  拜读中外教育名家的名著,揣摩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实例,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品味的教学真谛,让我深深地懂得精于教书育人的不易,提高教育理论的必要,更新教育理念的重要。读了魏书生《反思教育习惯》一书,懂得了转变教育观念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真诚的、敏感的心,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熟视无睹的事情用心去发现,不断咀嚼、反复琢磨;读《爱的教育》,我走入了作者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的,在感动中,我明白了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因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几点建议》,体会到了教师要做反思型教学者,忙里偷闲,抽空坐下来,思考自己除了这样做教师,还可以怎样做并做得更好的过程的不可或缺性。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一言蔽之:教师成长的路上,文学、教育等丛书的引领不可或缺。读文学,可以让你有文化底蕴;读教育,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读历史,可以让你洞悉一切;读生活、读人生,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老师们,我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让我们引领我们的学生与书为友,一起构建一个书香社会而努力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