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和评价报告

作者:潍坊七中 陈青风  时间:2007/6/30 18:47:2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对今年语文试卷的总体评价
  潍坊七中    陈青风
  2007年山东省普通高考语文卷的命题,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对教育部新课改《高考语文大纲》和山东省《2007年语文考试说明》以及对命题工作的各项指示要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努力,使今年语文高考试卷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总体评价是满意的。
  今年的语文卷与去年课改前的试卷相比,既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同时又有明显提高与改进。保证了课改后语文高考试题的平稳过渡,给予了课改语文教学以积极肯定和引导。整套试题选题新颖,思路开阔,视野宽广,信息量大,考查点覆盖面适当。注重了对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多方面的考查。有益于加深对考生参与社会生活意识的启发与引导。
  另外,整套试题的难度、长度以及阅读量、书写量也都比较合适,同时题目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意体现语文的实用性,有利于语文教学对学生应用语文习惯的培养引导。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做到了简洁准确,二者关系基本上一致,便于操作。
  总之,今年我省语文高考命题较之去年更加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有较明显的进步,整体上是很成功的。
  第Ⅰ卷一、二、三大题试题试卷分析
  第Ⅰ卷共三个大题12个小题,满分36分。第一大题是语言知识及运用题,共5个小题,15分。涉及汉字字音、字形、词语(包括成语)使用和辨析病句五个考点。第二大题是社会科学类文章《“龙城”还是“卢城” 》阅读题,共3个小题,9分;考点涉及对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对重要句子意思和对文意的理解三个方面。第三大题是文言文阅读题,文章选自《晋书·王戎列传》中的几段文字,共四个小题,12分;考点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等。
  三个大题的考点紧扣《语文考试大纲》和《山东省2007年语文考试说明》,12个小题命题严谨,每个小题的题干简洁、清晰,测试要求具体而明确;各选项的难度控制得较为理想;各正确选项的分布比较均匀。
  全省平均23.93分,难度0.66。
  第II卷四、五、六大题试题试卷分析
一、对第II卷知识题四、五、六试题试卷的评价与分析
  该部分赋分54分,与去年第II卷赋分相同。
  今年语文II卷既保持了与往年试卷必要的连续性,又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后试题试卷应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第四大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与评价、名篇名句默写,赋分值较去年又提高了3分,达到了24分。与前年(2005年)相比提高则达6分。
  2、第五大题,相当于往年的第六大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和理解、表达能力。赋分值12分,与往年持平。其中第17小题紧密联系世界遗产日这一生活实际,角度新颖,意在尝试考察学生特定场合的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题目目的明确,有一定开拓性。第18小题考察学生阅读和表述图表的能力,新颖实用,是今年试卷试题的又一个创新之处。
  3、第六大题相当于往年的第五大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但是今年该题变成二选一的选作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从而充分体现了新课改高考命题的特点。对中学选修课教学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现将三个大题及所属各小题分别评价分析如下:
第四大题
  第13题,是对第I卷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的延伸考查。要求考生将原文中三个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赋分共10分,比去年增加了2分。前两句各3分,与去年相同,后一句4分,比去年增加了2分。今年该题取材于《晋书·王戎列传》,材料相对来说较去年容易。
  今年该题依然承袭了去年题干中不标明小题赋分的作法。参考答案中将去年指明“重要词语”,变成指明“得分点”。进一步提高了该题阅卷的可操作性。该题得分率超过55%,表明该题难度基本合理,有较好的区分度。
  不足之处:该题第1句第1个得分点“异之”的参考答案“认为奇怪”“感到奇怪”,都没有涉及宾语代词“之”,对此,我们在评分细则中作了补充。第2句的“过”字,参考答案译为“路过”,提示说“译为‘路过’、‘经过’或‘探访’均可”。我们在评分细则中对此作了补充说明:“译为‘拜访’‘造访’‘访问’也算对。”实际上这一补充说明比原参考答案更加准确,更有利于文言文程度好的考生得分。
  第14题,仍为古诗鉴赏与评价题。赋分与去年相同,仍是8分。选取的诗歌材料也仍像去年一样,为清代的一首七言绝句,由于连续两年选材不够典型,这样是否会对中学语文选修课的教学重点产生误导,值得考虑与关注。
  第15题,仍是填写名篇名句,赋分6分。比去年又提高了1分。持续提高该题的考查力度和赋分值,有利于引导中学语文加强对名篇名著的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中学生语文学习应加强积累的教学。但今后在继续强化该类型题的考查力度的同时,最好还应该注意尽量避免生僻字的考查,以使中学教学和广大考生把更多精力用于认真学习优秀传统典籍上去。
第五大题
  第16小题,给5个句子排序。以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赋分3分。去年该题是6个句子排序,赋分也是3分。结果正答率仅有不足18%,放宽参考答案后,得分率也仅达到36%。今年该题依然对参考答案补充为“连续排对3句得1分”,但得分率一如去年,依然偏低,仅有27%。这一方面说明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的语言逻辑训练,另一方面也应承认该题中每个句子的衔接标志不够明显或偏少,致使学生正答比较困难。今后在命题时应当适当加以注意。
  第17题,是今年试题中的一个亮点。题目以“文化遗产日”为切入点,要求考生针对不同对象各写一句劝阻语,赋分共4分,每句2分。题目思路新颖,题干清晰,要求明确,具有引导中学语言应用教学、加强学生特定场合说话能力训练的作用。但由于题目中假设的对“年长者”的语境(似不够得体)及劝阻对象,对于考生来说训练太少,所以考生撰写的劝阻语好的并不多见。大多显得生硬、不顺畅,不妥当。因而今后该类题目的设计还需注意这种现象并深入研究。
  第18题,要求阅读图表,说明图表,赋分5分。
  该题既可以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又可以考查考生的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与表述能力。因此该题设置是今年试卷中的又一个亮点。但由于设问缺乏思考深度和赋分设计不尽允当,前一句较难,赋分2分,后一问较易,赋分却3分。造成了该题难度降低,得分率几乎达到90%。使该题在试卷中的价值大大降低。另外,参考答案说成是探究性题目,不够恰当。“探究”类的题目只能出现在第六大题的二选一的阅读文本中。
第六大题
  今年第六大题相当于往年的第五大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赋分18分,比去年减少了3分。
  今年该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考试大纲的要求,把原来一篇阅读材料,变成了等量等值但不同类型的两篇阅读材料。六㈠是篇散文,六㈡是篇新闻报道。考生无论选择哪一篇材料,都同样需要回答各自的19~22四个小题,它们的赋分都是4、4、5、5。
  总体上说,该题改为选做型、探究型的题型,是今年语文试卷的突出特点。它使历年高考命题的思路与模式为之一变。这无疑对中学课改工作,特别是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受到中学师生的普遍欢迎和肯定。
  从考生的答卷来看,选择六㈠与六㈡的人数分别是509748人和195146人,分别占总考生有效人数(704894人)的72.3%和27.7%。选涂错误的考生达到一万四千余人。从两题的平均得分来看,二者相差1.5分左右。两题从选材、阅读难度、题目难度等方面都基本上是合适的,基本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命题是成功的。
  评卷中发现的该题的问题是:
  1.第22题,作为一个探究性的题目,应该有一定难度,而且应该是针对文本的探究。但两个22题的探究部分地跳出了文本,与《大纲》和《说明》规定的要求和能力层级不符,也导致语文语文学科特点的弱化,语文味儿变淡。六㈠的22题的答案“这都不是积极的作法”,显得有些宽泛;六㈡的22题,文中并未说明什么是奥运精神,而参考答案中却反复强调。我们为了与参考答案保持一致,对奥运精神给予了特别关注,进行了补充说明。由于该题的探究已经超出文本自身,致使该题答案泛化,考生得分很高,难度系数分别达到0.72和0.73,明显偏易,有效性受到质疑。
  2.六㈡的21题,得分率仅有44.8% 。偏低的原因是考生只有从后到前把握全文,用奥蒂脸上“坚毅的神情”去诠释她回到“梦想的起点”,才能正确作答。该题这样设计是否合理,值得研究;同时,答案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3.六㈠与六㈡两个题目的难度系数应该尽量相同,才能更加公平。但从阅卷情况看(这也可能是与部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选择有关),六㈡略难于六㈠。。这种情况今后值得注意。
  第Ⅱ卷第七大题作文试题分析
一、试卷试题分析
  今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的作文题跟前两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相比,题型基本相同,体现了省考试院在实行考试改革第一年关于平稳过渡的原则;但也有一些变化。一是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却没有像往年那样提供一段阅读材料。这样,给考生留出的自由度较大,使他们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二是增加了“文体特征”的要求,强调文体的规范化。这样,有助于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文体写作的能力,同时对中学语文的文体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今年所给的话题是“时间不会使记忆分化”,题目侧重点在“记忆”。记忆本是保留在人脑海中有关过去事物的印象,人人皆有,因此同学们普遍有话可说,核心则在于为什么时间不会使记忆分化,实际上对作文所涉及记忆的质量和意义提出了较高要求。试题因此显示出不同的梯度,并具有良好的思想导向。与前两年偏重于理性的情况相比,今年的话题还带有较为明显的情感倾向,为同学们抒发内心情感和运用词采提供了条件。
二、考生答题分析
  从考生的作文看,今年的写作大致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叙写民族和人类的记忆,文章涉及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及事件,包括正面的,如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言论和生平,也包括负面的,如战争及灾难等。这类文章视野开阔,思想深刻,立足点较高。另一种思路是记述个人的记忆,包括考生经历的各种人和事,这类文章重在倾诉亲情和友情,往往写得诚挚动人。由于今年题目的范围比较明确,所以偏离题意的作文极少,绝大多数考生立意均能在话题的范围之内。从文体方面来看,今年的作文绝大多数采用了记叙文形式,文体特征总体较为鲜明,其中有一部分为书信体和日记体,亦能符合文体规范,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文。与此相反,议论文的数量较少,诗歌的数量更少,只有数十篇,质量也不如记叙文。
  今年作文题目的难度比去年降低,实际难度为0.71,去年为0.66,比去年降低0.05 ;平均分为42.36分,去年为39.54,比去年提高了2.82分,这个成绩已经接近2004年的水平,说明我省自主命题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已达到成熟的程度。另外,高分段作文明显增多,其中50—60分的作文占1.87%;45—49分占24.32%;40——44占43.39%;36—39占16.63%。及格率达到81.2%,这种情况是历年不多见的,从一个侧面证明今年的作文命题有水平,也符合我省考生的实际。
  今年为语文网上阅卷的第三年,网络系统比前两年也显得更加成熟,在设置上增加了若干新的检索功能,如发送量和个人阅卷速度进度统计、阅卷曲线显示、保险分数据统计、质检跟踪和查询、三评量和三评率统计等,这些改进使质量检查工作的效率有所提高,保证了阅卷能够高质量地进行。作文三评量和仲裁量共79603份,三评率和仲裁率较以往大幅下降,仅占11.28%。这一方面说明考生对该话题较为熟悉,有内容可写;另一方面阅卷教师标准把握较好,批阅准确。
  今年的作文也存在一些问题:
  1.作文命题偏重于感性,思辨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语文试卷前六题的文字书写量比往年大,特别是第6大题增加了一道阅读选择,考生最后用于作文的时间少于往年,有的思考来不及展开。
  3.有一些考生的作文流于材料的罗列,满足于堆砌和铺陈,只关注和叙写记忆本身,而对记忆内在意义的挖掘普遍不够,文章显得空泛。
  4.有少数考生抄袭第六大题阅读文章的内容,还有少量考生大量默写名家名作的话语,独创性较差。
  5.一般考生对诗歌体裁还不能真正掌握,诗歌类作文的质量普遍偏低。
  关于今年高考试卷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我
  省语文高考命题及评分参考的几点建议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