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700字。
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然而,我们现阶段有些诗歌充斥着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技术主义。除了能够看到一些诗歌技术上的明显进步外,在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上反而给人以萎缩和晦暗之感。尤其是口语诗歌和很多网络诗歌竟然以规避崇高和抵制优美为傲,其“无厘头”使诗歌蒙上了浓重阴影。在它们那里,生活仿佛真的只有苟且,没有光亮和远方。显然,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侏儒症”和“自闭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崇高就是雄伟、庄严、壮丽、高远、道劲。崇高不是单向度的、脸谱化的、标签化的、定于一尊的。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如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也有愤激、劝勉和自省的政治抒情型的崇高;还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长诗《狂雪》和李松涛的生态长诗《拒绝末日》等。中国新诗的崇高美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的丰厚的新诗的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并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呢?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而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镜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要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经激起多少男女老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热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新时代诗歌患有“软骨症”“侏儒症”和“自闭症”,所以才急切需要发出郑重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B.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展新诗传统中已有的丰富多彩的崇高美,还要接续奋斗并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
C.如果拥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积蓄,就能创造出崇高美,而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感,才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
D.全心全意为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服务的精神,是伟大诗人创作出“第一等真诗”的必备条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第一段从新时代诗歌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并水到渠成地提出新时代诗歌迫切需要呼唤崇高美的论点。
B.材料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了郭沫若、艾青、王久辛等诗人的作品,说明中国新诗的崇高美的多样化。
C很多诗歌刻意不理“人民事”,只追求“自我诗”创作,认为“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二元对立的。
D.材料综合运用了引证、举例、类比和比喻等论证方法,具体而有力地论证了“新时代诗歌需要崇高美”的论点。
3.结合材料中作者的观点,下列作品不具备中国新诗崇高美的一项是(3分)( )
A.在这红色的土地上/那些苏醒的呐喊/是我们熟悉的声音/狭长的海岸线/与经济的腾飞紧密相连。
B.我在路上走着/想着我的爱人/我坐下来吃饭/想着我的爱人/我想我的爱人是世界上最好的爱人。
C.昆仑之所以谓之昆仑/不是因为绵延上万年/而是因为/代代戍边军人在这里留下的身体。
D.一张张的笑脸/一句句暖心的问候/全都是感恩的链接/融东西方文明/汇中华儿女广博的智慧。
4.有评价说“杨四平还敏锐地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做出判断并开出药方”。请概括材料中杨四平为新时代诗歌开出的药方。(4分)
5.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请结合材料,以新时代诗歌创作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吴召儿
孙犁
①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不管牛棚马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
我们组织民校识字班供妇女学习,教她们识字、唱歌、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
我听见“哧”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
“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