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综合练习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1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9 9:29:22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1040字。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写在前面:
  士大夫眼中的精神灯塔
  归隐是我国古代文人普遍向往或亲身体验过的生存状态。在古代文学史上,多数文人是内心有归隐之意(意隐),心系田园山林,而身在市井宫廷,很难从根本上割舍红尘俗世,达到心随物(物欲)外、物(自然)我相融的做人境界。而被誉为隐者,长期远离官场闹市、隐身田园(身隐),并能自耕自足的文人,是较少的,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不计荣辱贫富,清心寡欲,怡然自得,是高洁之士的典型。从意隐到身隐,是古代文人归隐的两种不同境界。意隐是理想化的精神向往,身隐是现实性的人格追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集中反映归隐情结的典范之作。作品在写景抒情中表达其归隐志趣,充分体现出古代文人一种难得的归隐境界——现实性的身隐。《归园田居》一洗文人笔下意隐的浪漫和瑰丽色彩,以冲淡、平和的笔调构筑了陶渊明全身心融入田园的归隐境界。陶渊明从属于文人,而不同于一般文人,他把文人的清高淡雅用最质朴的文字得以抒发,从而提升了人们对文人归隐生活的认识,这也是多年来,人们把他称为真正的隐士的原因所在,人们所敬仰的也正是他那种守节情不移、穷且益坚的身隐境界。意隐之后的身隐,是一种更彻底的放弃和坚持,是一种难得的做人境界。
  (一)练基础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性本爱丘山  丘山:山峰。                     B.误落尘网中  尘网:俗世的种种束缚。
  C.鸡鸣桑树颠  颠:颠倒。                       D.少无适俗韵  韵:好听的声音。
  解析 A项,山林;C项,顶端;D项,气质,情致。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性本爱丘山    B.守拙归园田    C.榆柳荫后檐    D.依依墟里烟
  解析 D项,这里指“隐约的样子”。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开荒南野际   B.桃李罗堂前   C.狗吠深巷中   D.虚室有余闲
  解析 除D项外,其他各项均为省略句。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解析 除D项外,其他各项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 D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加(弱)冠”指十二三岁的儿童。
  B.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思想为主,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是田园生活,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D.中国文学史上,《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壁”。
  【答案】A  【解析】A.“‘加(弱)冠’指十二三岁的儿童”错误,弱冠,男子满20岁;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故选A。
  6.《短歌行》中,这      二句诗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归园田居》中,这两句诗     ,让我们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