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1
- 资源简介:
约6320字。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随课练
《登泰山记》
1.重要字音
①姚鼐( ) ②汶( )水 ③南麓( )
④砌( )石 ⑤磴( ) ⑥徂( )徕( )
⑦晦( )日 ⑧樗( )蒱( ) ⑨绛( )色
⑩若偻( ) ⑪石罅( ) ⑫膝( )盖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月既望”中的“望”是望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B.“泰山之阳”中的“阳”是南面的意思。
C.“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的“乾隆”是清高宗的谥号。
D.“戊戌晦”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
C.是日观道中石刻 是:判断动词
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磨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仰望泰山,普普通通,比起任何你随处可见的俗山,并不更雄伟或更壮丽或更神奇或更险峻或更潇洒飘逸”(王蒙),但世世代代的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登泰山,写泰山。
泰山只有1545米,但登起来需要费一番大功夫。登泰山,如 ① ,“从岱宗坊起步,先是沿巨人脚面而行,红门宫以上登其小股,胡天阁以上跨其大股,至中天门则如入巨人怀中。然后登十八盘,才是攀巨人之体,上南天门等于搂住了巨人的脖子,游玉皇顶恰如摩巨人之顶”(孙荪)。 ② ,“第二天几乎起不来了,浑身酸痛,双腿尤甚。每抬脚动步,就会情不自禁地呲牙咧嘴皱眉头”(蒋子龙)。
泰山吸引人不是自然景观,还有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 ③ ,“泰山上有1300多处石刻,每一处石刻既是书法妙品,又是文学佳作。文字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意境,与风景、历史文物、游人心境极为和谐贴切,和泰山精神、泰山气象融为一体”(蒋子龙)。让汪曾祺记忆最深的是经石峪的石刻,他甚至说:“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元君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
泰山魅力无穷,它是“经得住读、经得住写、经得住说的山”(蒋子龙)。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请简要分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和效果。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唐)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
(乙)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