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9000字,答案扫描。
衢州市2023年6月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10页,有五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是礼制社会,伦理传统是礼制社会的核心传统。当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传统礼仪如何融入当代社会,服务与辅助我们的日常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值得认真思考。我们可以从传统礼仪文化中进行实践与探讨。
中国是拥有悠久礼乐文明的礼仪大国,重视礼制建设与礼俗教化,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资源。《周易•系辞》“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敬天礼地,体现族群伦理与政教伦理等包蕴礼义核心的礼仪文化。荀子《礼论》“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强调“礼”的功能。礼仪文化依循三大伦理原则,即与天地协调的自然伦理、以祖先纪念情感为中心的家庭伦理、推崇君师为政教的政治伦理。这三者核心内涵是“礼”,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根本性质所在。
在当代,对公民和社会来说,“礼”首先是一种外在表象。礼最初是指礼仪、礼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行为规范,社会才会和谐有序。“礼”还是一种内在精神。“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这种内在精神对当代人来说,最需要提倡的就是平等、尊重、理解和宽容。外在表象的礼容易学习,但内在精神的形成则需要长期的培养、教化。而要在全社会普遍形成这样一种精神,则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体制的不断完善。
(摘自陈剑《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实践与探讨》)
材料二:
传统人生礼仪正在当代传承与转化。人生礼仪是生命个体经过仪式洗礼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人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节点。我们看到在日常家庭性的生命保育仪式上,传统表现比较活跃。诞生礼是人生经历的第一道仪礼。为了祝贺新生命的诞生与护佑新生命的健康,满月礼表达的是对新生命诞生的喜悦与祝福,周岁礼充满了对幼儿未来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养成礼,在一些地区,幼儿上学发蒙之际,要举办开笔礼与启蒙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传统的礼制社会不同,当代中国社会是法制社会,我们应当思考如何将传统礼仪融入当代社会,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B.外在表象的礼容易学习,内在精神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教化,可见内在的礼比外在的礼更重要。
C.我们看到在日常家庭性的生命保育仪式上,有诞生礼、满月礼、周岁礼等,传统表现比较活跃。
D.在当代社会,成人目标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生命个体的成长更多面向社会,心中应有“不负韶华,担责当行”的信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引用《周易•系辞》“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与荀子《礼论》“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表明“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性。
B.最初的礼包括礼仪、礼貌、礼节等,即“礼仪之规”,只要人的行为符合一定的行为规范,社会就会和谐有序。
C.人生礼仪的主要环节是成年礼,在古代表现为冠礼,在现代则以“出花园”“做十六岁”“十八岁成年礼”等形式出现。
D.成年礼作为一种宣布迈入成年社会的过渡仪式,仪式的空间设置要能够营造出神圣与庄严的仪式感,所以大都选择在地方公共文化空间中举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冬至时,家人一起准备祭品祭拜祖先,其乐融融。
B.教师节,学徒们向非遗传承人行拜师礼,郑重肃穆。
C.毕业季,同窗好友临别留言互赠礼物,志存高远。
D.立春日,村民们祭拜春神祈求五谷丰登,喜气洋洋。
4.当代成年礼,需要有怎样的仪式时空?请结合材料二分析。(4 分)
5.当代我们应如何促进传统礼仪的传承与转化?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生(节选)
路遥
(1) 早晨,太阳已经冒花了,高加林才爬起来,到沟里石崖下的水井上去担水。石头围了一圈的水井,脏得像个烂池塘。井底上是泥糊子,蛤蟆衣;水面上漂着一些碎柴烂草。蚊子和孑孓充斥着这个全村人吃水的地方。
(2)他手里的马勺犹豫了半天,终于还是没有舀水。他索性赌气似的和两只桶一起蹲在了井台边。此刻他的心情感到烦躁和压抑。全村正在用各种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