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8440字。
泉州市南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春天的颜色是( )的。写春天宜用宣纸,但纯白的宣纸略嫌浅露了些。写满宣纸的春天应该泛着淡淡的黄,有着岁月的痕迹。上面套印着深浅浓淡的花色,或数笔淡线浅描,或大团浓妍满纸。或书写着楷隶草篆的字体,三言两语也好,满纸(xù) ① 语也罢,总是相宜的。春天,是能承载
② 起这些的。一纸春天,该是诗和词。春天,是无法用诗和词赞美和写尽的季节,可是,也只有诗和词能摹写春天情状的一二。我们在诗和词里咏赞春天,春天也在那些三言两语的简单里嘲笑我们,可我们依然会( )。 甲 。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xù) 语 ②承载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五彩缤纷 心不在焉 B.五花八门 乐此不疲
C.五花八门 心不在焉 D.五彩缤纷 乐此不疲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意见,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写满宣纸的春天”语序混乱,应将其改为“写满春天的宣纸”。
B.“泛着淡淡的黄”句子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颜色”。
C.“有着岁月的痕迹”搭配不当,应是“有着痕迹的岁月”。
D.“泛着淡淡的黄”成分赘余,可将“淡淡”删去。
(4)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甲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也只有宣纸,才可以承载春天的诸般色彩,百般变幻。
②一纸春天,应该是写在宣纸上的。
③喜爱春天的人,都应该喜爱那一片纸上点染的春天。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①③②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2)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3) ,关山度若飞。 , 。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4)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他新颖而独到想象力的两句诗是“ , 。”
(5)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的“ , ”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望向回故乡之路时油然而生的思乡之情。
3.整本书阅读。(6分)
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在小说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请你任意选取以下名著中发生矛盾冲突的一组人物,简要概述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备选人物:《西游记》孙悟空和唐僧 《骆驼祥子》祥子和孙侦探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7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作“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春夜”点出时间,“洛城”是指诗人的故乡洛阳。
B.全诗扣紧一个“闻”字,从笛声落笔,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C.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打动了许多听众,这是“暗”字包含的意味。
D.“满”字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5.诗中的“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以为大有所益”的“益”和成语“徒劳无益”中的“益”意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