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专题讲练:课内外小说比较练习
- 资源简介:
约16490字。
专题10:课内外小说比较练习
重点提示
1. 许地山的《万物之母》和鲁迅的《祝福》(选段)都写了母亲因失去儿子而发疯的故事。试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两位母亲形象的异同之处。
2.《生死场》:本文中的“王婆”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同时代贫穷妇女的代表,请比较这两个形象,谈谈小说的“明丽和新鲜”体现在何处。
3.《变形记》本文的“变形”与卡夫卡的“变形”有何不同?(6 分)
4.《青番公的故事》:《青蕃公的故事》是田园牧歌,也是田园挽歌。请结合文本二(《乡土中国》节选)分析其“挽歌”内涵。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万物之母
许地山
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荒屋破篱之间,每日只有几缕零零落落的炊烟冒上来;那人口的稀少可想而知。你一进到无论哪个村里,最喜欢遇见的,是不是村童在阡陌间或园圃中跳来跳去;或走在你前头,或随着你步后模仿你的行动?村里若没有孩子们,就不成村落了。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不但没有孩子,而且有人向你要孩子!
这里住着一个不满三十岁的寡妇,一见人来,便说:“善心善行的人,求你对那位总爷说,把我的儿子给回。那穿虎纹衣服、戴虎儿帽的便是我的儿子。”
她的儿子被乱兵杀死已经多年了。她从不会忘记:总爷把无情的剑拔出来的时候,那穿虎纹衣服的可怜儿还用双手招着,要她搂抱。她要跑去接的时候,她的精神已和黄昏的霞光一同麻痹而熟睡了。唉,最惨的事岂不是人把寡妇怀里的独生子夺过去,且在她面前害死吗?要她在醒后把这事完全藏在她记忆的多宝箱里,可以说,比剖芥子来藏须弥还难。
她的屋里排列了许多零碎的东西,当时她儿子玩过的小囝也在其中。在黄昏时候,她每把各样东西抱在怀里说:“我的儿,母亲岂有不救你,不保护你的?你现在在我怀里咧。不要做声,看一会人来又把你夺去。”可是一过了黄昏,她就立刻醒悟过来,知道那所抱的不是她的儿子。
那天,她又出来找她的“命”。月的光明蒙着她,使她在不知不觉间进入村后的山里。那座山,就是白天也少有人敢进去,何况在盛夏的夜间,杂草把樵人的小径封得那么严!她一点也不害怕,攀着小树。缘着苒萝,慢慢地上去。
她坐在一块大石上歇息,无意中给她听见了一两声的儿啼。她不及判别,便说:“我的儿,你藏在这里么?我来了,不要哭啦。”
她从大石下来,随着声音的来处,爬入石下一个洞里。但是里面一点东西
6. 下列对《万物之母》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乱”“荒屋破篱”“零零落落底炊烟冒上来”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悲剧氛围。
B. 运用第二人称“你”,将读者带入现场,能够激起读者的共鸣,体现了作者叙事技巧。
C. 实写村里遇到村童跳来跳去活泼而又顽皮的身影,更加反衬了敬姑失去儿子的悲苦。
D. “有人向你要孩子”,运用倒叙,通过设疑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入小说叙述主体。
7. 下列对《万物之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昏的霞光”“月的光明”“朝阳无力”“零星几点”等景物描写既将小说情节浓缩在一夜一天之中,又映衬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B. “唉,最惨 事岂不是人把寡妇怀里的独生子夺过去,且在她面前害死吗?”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作者对敬姑失去儿子的深切同情。
C. 小说结尾没有交代村民是否找到敬姑,以及对纵然找到、她也不会回来的猜测,运用留白的手法,意味深长,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D. 小说通篇悲切深沉,凄楚动人,通过敬姑痛丧儿子 悲哀,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反映了作者关心人间悲苦的“为人生”写作态度。
8. 《万物之母》描写了寡妇敬姑失去儿子和寻找儿子的经历,请简要分析其心理变化过程。
9. 许地山的《万物之母》和鲁迅的《祝福》(选段)都写了母亲因失去儿子而发疯的故事。试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两位母亲形象的异同之处。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死场(节选)
萧红
冬天女人们预备夏季的衣裳,男人们计虑着怎样开始明年的耕种。那天赵三进城,他披着两张羊皮回家。王婆问他:“哪里来的羊皮?——你买的吗?哪来的钱呢?”赵三像有什么事在心中似的,什么也没言语,摇闪的经过炉灶,通红的火光立刻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