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3/18 15:58: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150字。

  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重视人际和善、邻里和谐、家庭和睦,这些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是一个重要理念。对于息事避讼,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表达过类似的理想态度。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体现了儒家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尚“和”的主张。道家表达了谦和不争、不争而善胜的处世态度。法家虽然主张严刑重罚,但究其根本是希望通过法令滋彰来定分止争,并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
  古代社会所倡导的“无讼”理念,并不是主张杜绝纷争以及解决纷争的诉讼,而是提倡努力减少纷争,并尽可能用不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在我国古代,有大量体现“无讼”的具体实践。比如,在民间倡导每个人自觉守规矩,遇争谦让、息事避讼,也就是说,即便遇到争议,也通过谦抑退让平息纷争,尽量避免诉讼。再如,强调官吏公正裁判,以达到减少诉讼的目的。对于必须付诸诉讼的纷争,通过公正裁断、明辨是非、晓谕百姓,尽快协调好利益关系,为百姓做好示范,从而减少类似诉讼发生。还有一种重要方式是民间调处,即不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我国古代有较为丰富的民间纠纷调处方式,比如,明朝颁布的《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
  “无讼”理念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古代治理产生了较大影响。社会对“无讼”目标的追求,使得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备受推崇,而睚眦必报则受到贬责,“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更加深入人心。着眼“无讼”目标,历代统治者在施行教化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对诉讼加以抑制。一方面,从制度上对提起诉讼的主体、时间、事由、形式、前置程序等予以限定,以此减少诉讼发生。另一方面,遏制滥讼,制裁和打击恶意兴讼、教唆诉讼的讼师、“讼棍”。“无讼”也体现了对古代统治者的要求,含有倡导统治者施行仁政之意。依据这种理念,统治者应“好生”“为善”,做到“制五刑而不用”,以“其身正”而致百姓“无讼”,进而达到“至治”的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讼”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摘编自顾培东《认识传统社会“无讼”理念》)
  材料二:
  中国农村在国家政权力量的深刻影响和乡村工业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下,已不再是费孝通先生所归纳的“乡土中国”的理想秩序。今天,农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逻辑正在发生质变,乡村法律实践的场景也随之发生变迁。在越来越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乡土社会,国家法律已日益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力量,“送法下乡”已有了现实需求。因而,面对送法下乡、迎法下乡的大势所趋,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乡土中国的社会秩序下进行的“送法下乡”,其积极作用是有限的,难以使乡村建立起法治秩序,还会给乡村社会带来种种弊端。
  B.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表达过类似“无讼”的理念,古代社会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跟这个“无讼”理念的推行有较大关系。
  C.“无讼”是个理想的状态,“无讼”理念倡导下的乡土社会纷争会减少,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的情况也会减少。
  D.政权力量的深刻影响,工业化、现代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以及“送法下乡”的推行,使得农村社会的理想秩序发生了一些变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乡土社会蜕变过程中,要缓解法治秩序和礼治秩序的矛盾,首先要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
  B.乡土社会非常注重教化,如果有人越出规矩,会被认为教化不够:如果有人打官司,也会被认为教化不够。
  C.“无讼”理念对统治者和老百姓都有相应的要求,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D.无论是“送法下乡”还是“无讼”,本质上都是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都是为了构建良好的乡村秩序。
  3.下列选项最符合“无讼”理念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崔述在《无闻集•讼论》中指出:“自有生民以来莫不有讼。讼也者,事势之所必趋,人情之所断不能免者也。”
  B.某地区派出所在宣传栏内张贴家训家规内容,悬挂“有理让三分,冤家也成亲”等宣传条幅,以传统文化助力平安治理。
  C.某电视台《生活帮》栏目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联系,直面百姓生活中的盲点、疑点和难点,全力为百姓排忧解难。
  D.宋代,江西等地的蒙馆开设讼学,用《邓思贤》《公理杂字》等讼师秘本来教授生徒,积极培养优秀讼师。
  4.材料二论证严密有力,请结合文本选择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说明。(4分)
  5.阅读下面《被告山杠爷》的情节概述,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乡土社会中建立法治秩序”的思考。(4分)
  群山环抱中的堆堆坪是个模范村,山杠爷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深得村民拥戴,村里那些不守规矩且被山杠爷处理过的人不仅不记恨他,反而对他感激不尽,都说山杠爷是为了自己好,为了堆堆坪好。村民强英国虐待婆婆引起公愤,山杠爷为惩治至风邪气,当众处罚了她。强英既不服处罚,又不改正,被捆绑游街示众。当晚,脾气倔犟的强英就上吊死在山杠爷的门前。山杠爷虽感意外,但自觉心中无愧……检察院的苏琴来到堆堆坪视察工作,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苏琴百感交集,但不得不告诉山杠爷,他触犯了法律得去服刑。当山杠爷被带上了手铐走出祠堂时,堆堆坪的所有人都来为他送行,在一声声“杠爷”的呼喊声中,山杠爷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我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