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3/12 14:14: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9160字。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
  茅盾说过:“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
  “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法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作协十大闭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文学主体包括三个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即:(1)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2)作为文学对象主体的人物形象:(3)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和批评家。我国文学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普遍出现主体性失落的现象,为此,我们需要探讨一下文学主体性的回归、肯定和实现的途径。
  探讨文学主体性的实现,首先应当探讨对象主体性的实现。文学对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历史和时代的创造者,人民滋养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滋养了人民的审美价值观和精神生活,
  B.深入人民群众,了解和感知人民群众是把握生活本质和时代脉动,使文艺创作获得力量和魅力的重要条件。
  C.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应该将其作品中被描绘的客体存在物“人”赋予主体的地位,赋予人物以主体的形象。
  D.文学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都是作为实践主体和精神主体而存在的,两者共同构成了文学主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创作方面的相关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B.人物形象由作家创造出来,因此,虽然同是文学主体,但作家的地位高于人物形象的地位。
  C.作家的创作源于人民的普通生活,但又高于人民的生活,这与“以人为本”并不矛盾,
  D.文艺作品中“把人当成人”的创作要求促使作家要深入理解人民群众,尊重人民,领悟人民的心声。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齐白石依据但又不拘泥于“真虾的眼睛是一个小点”的现实,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得非常突出。
  B.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在年画中应当着重表现劳动人民新的、愉快的斗争的生活”,
  C.鲁迅在谈创作阿Q正传》的经验时曾说:“阿Q的影像,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
  D.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的面貌。
  4.作家梁晓声创作的小说人世间》,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展示了近五十年来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和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该小说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请结合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4分)
  5.人物形象是文学对象主体,如何实现人物形象的“主体性”?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看法。(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评价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嘱咐
  孙犁
  黄昏时候,水生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
  水生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明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走到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他听着女
  人忙乱地打火,灯光闪在窗户上,女人喊:“进来吧,还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