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2道题,约4150个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4分)
臃肿( )倜傥( )抽屉( )骇人听闻( )
伫立( )嫉妒( )环谒( )人迹罕至( )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骊歌—— 徘徊——
知交—— 零落——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①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 里去了。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
:相信吧, 。
4、文学常识填空。(4分)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散文集 ,其原名 。
②《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的作品。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诗人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④《伤仲永》的作者 ,号 ,被列为“ ”之一。
5、结合语境及句式特点,加以仿写。(2分)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 。
第二部分 理解·感悟(40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6-9题。(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6、解释下面各句加点的词。(2分)
①世隶( )耕 ②父异( )焉
③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 ④不能称( )前时之闻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泯然众人矣。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8、仲永变得平庸无奇的根本原因是 ,此外同县人 的心理状态也是仲永“泯然众人矣”的一个原因。(用原文填空)(2分)
9、本文题中“伤”字有何深意?(2分)
二、阅读《欺骗》,回答10-13题。(10分)
(1)那年我八岁,受着学文学的父亲的影响,小小年纪便开始接触唐诗宋词,似懂非懂地阅读白话《红楼梦》,蹲在邻家墙根边看杂志上连载的《城南旧事》……当父亲和母亲迁往外地工作后,我便被寄养在年迈的婆婆家里。
(2)或许就是这些造就了我的早熟和孤僻。八岁的我不像同龄人那样,对周围充满好奇。在我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很乏味,令人生厌,尤其是和我同住的婆婆,我讨厌她的唠唠叨叨,讨厌她那身灰布褂,还有她缠过的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