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前语文模拟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8 18:11: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280字。

  潍坊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前模拟•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起源于古希腊的模仿说的基本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天生具有的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本能天性。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在欧洲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模仿出自人的天性,人们既从模仿中获得知识,又从模仿的作品中获得快感。因此,文艺作为模仿,总体上是一种理性的创造行为,其中也包含着感性的愉悦。文艺模仿的对象是现实人生。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文艺的模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在谈到悲剧时他又指出,悲剧的模仿对象是人的行动、遭遇、性格和思想。可见,亚里士多德是把人的生活确立为文艺的模仿对象。
  模仿的文艺能够揭示出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必然规律。亚里士多德把诗与历史作了比较,认为“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也就是说,与历史相比,诗对生活的描述更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之所以如此,在于历史叙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个别事情,而诗则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诗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它对生活中的事件做出如实的模仿,而在于它描写的事情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一方面,历史学家记述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但可能是偶然的、个别的,未必具有普遍必然性。而诗人所描述的事情,则是某一种人,可能或必然要做出的事情。另一方面,在历史学家的记述中,两件前后发生的事情之间可能只有时间上的承续关系。但在诗人的描写中,前后相继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着因果必然关系。因此,诗人所描写的事件,虽然也是特定人物的特定行动,也具有个别性,但其中却能见出普遍必然性。
  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文艺需要虚构,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加工。亚里士多德认为,诗的模仿对象主要有三种:过去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其中,他更加推崇第三种模仿对象。可见,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诗人不必受现实真实性的局限,他可以虚构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只要他虚构得合情合理,能够体现出事物的普遍必然性。亚里士多德的这些主张表明,文艺创作不应照搬现实,而要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地提炼和加工。
  总之,亚里士多德既强调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最终源泉,又认为文艺应当对现实生活进行虚构加工,以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因而对文艺和生活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阐释。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
  材料二:诗文都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做诗文有一些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哲学学问已逐渐蓄积起许多经验和成立,而不是任何人只手空拳、毫无凭借地在一生之内所可得到的。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文学家对于语言文字是如此,一切其他艺术家对于他的特殊的媒介也莫不然。各种艺术都同时是一种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学一门艺术,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艺起源于人天生具有的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本能天性是模仿说的基本观点。
  B.诗与其他艺术的本质区别是诗能够归于创造,所以诗不能仅限于对古人的模仿。
  C.为了达到更高的艺术真实,创作诗歌可以虚构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
  D.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其实并不冲突,且都各有各的道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应致力于模仿,成年后再着眼于创造,这是艺术家成长的必由之路。
  B.如果能从模仿入手,又具有创造意识,艺术创作者就能创作出尽善尽美的艺术作品来。
  C.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描写的事情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D.与历史相比,诗对生活的描述更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因而模仿的文艺能够揭示出现实生活的普遍本质和必然规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艺术在生活中诞生,却又高于生活。
  B.没有人能通过模仿别人而成名。
  C.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D.想象和虚构是艺术的两个翅膀。
  4.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
  ★5.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麦子黄了
  刘立勤
  时令进了二月,杏子的红花落地化为春泥,我们就急切地盼望麦子黄。那时节,田野里是一片金黄,迎面是扑鼻的麦香,村子里是欢声笑语,这才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日子呀,谁不喜欢呢?
  然而,最让我们喜欢、最让我们盼望的是麦子黄了的时候,枝头的杏子也黄了。高大的杏树枝叶繁茂,金黄的杏子带着满脸的红颜在枝头飘摇,宛如梅子飞过来的那妖娆的媚眼,让人有说不尽的向往和期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