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小说类《世说新语》专项练习
- 资源简介:
约33000字。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小说类世说新语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香山雪游记
王衡
余以前岁游真觉寺,订雪盟,比连日雪,乃鼓舞周季良,同客尤伯固等游焉。
甫出门,雪又弥甚,遂遣童子归,将幞被来,而止饭真觉寺。饭已,循堤行,则黄日已逗云影中。远近诸山黛白错,而东一山受晡[1]日,色独烂如丹霞,惊睨者良久。比到香山,且昏夜矣,赖夹道积雪奕奕道余行。
俄而,星见天井,山僧报晓霁。急起,则千峰一雪,冻云颓倚山头,如醉玉人。乃将诸子涉环翠亭,雪径深二尺许,从者几以双趺[2]印之。觞数行,转而憩于碧云,之余公墓平台,坐林峦中,眺雪颇胜。已,乃从旧道归,则昨日之丝者茧,环者化为玦矣。
因相与错叙其胜。今雪氆毸[3]款舞,且倦且骄;旧雪晶明,灏溔[4]积矣。试从卑望高,仰面不见山;若登高临远,则如身在净界,视大千沙砾,皆净土也。其封谷完,其揣树密,其印沙如鸟篆,其附城郭若鱼丽[5]。其幕红寺,衬落叶,俄浅绛,俄又淡黄,种种作态可喜。至于寒雁空横,素凫旅坐,暗泉界响,老松低枝,枯芦有声,村火斜出,于是间更有深致。吾曹戴高檐帽,披貂衫,奔车鞭蹇,争相指盼,以为山林入吾画图,而亦知吾曹乃山林画图中人耶?
季良叫曰:“此致佳,顾安得不消之雪而弄之?”余曰:“噫嘻!子欲得雪之不消者,则为玉,为盐,为絮,为练,种有几似矣,而实非。”傍一客应曰:¨然。雪则何必不消,顾吾辈雅善消雪,彼热肺肠子封帘守户者,吾犹得以顷刻之观傲之。”余曰:“毋!人各有适。子以徽之舟为至矣乎?则风不出、雨不出之叟亦能笑人。”顾谓伯固子弟图之,余姑为之记。时万历庚寅阳月六日也。
(取材于《明文海》)
注释:【1】晡(bū):申时。【2】趺(fū):脚。【3】氆氇(péi sāi):形容鸟羽张开的样子。【4】灏溔( hào yǎo):形容水无边际的样子。【5】鱼丽:古代战阵名。
1.文中“徽之舟”是指“王徽之(字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囚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黄日已逗云影中逗:停留
B.赖夹道积雪奕奕道余行道:引导
C.因相与错叙其胜胜:美景
D.子以徽之舟为至矣乎至:到达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余公墓平台之二虫又何知
B.而亦知吾曹乃山林画图中人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子欲得雪之不消者异乎三子者之撰
D.种有几似矣,而实非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雪氆毸款舞,且倦且骄
今日大雪翩翩飘落,我们在雪中走得疲倦又感到满足
B.其封谷完,其揣树密
那雪把整个山谷完全覆盖了,把树包裹得严严实实
C.顾安得不消之雪而弄之
不过哪里能得到永不消融的雪来赏玩呢
D.吾犹得以顷刻之观傲之
我们还能凭借这片刻观赏所得来傲视那些在雪中闭门不出的人
5.文中“于是间更有深致”,意思是种种景象在雪中更富情趣。请结合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具体景象,谈谈对此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 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选自《世说新语》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芳容泣而志之( ) (2)药之可以即愈( )
(3)且吾有大事未了( ) (4)闻言色动( )
7.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8.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