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
- 资源简介:
约6890字。
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
1、下列选项关于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有孤、寡人、不谷、陛下等。
B.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扬性的称呼。
C.古代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意义相近或相反,如韩愈,字退之,名和字的意义就是相近的。
D.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负责决策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
2、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干支纪年可对历史时间上推下推、顺推逆推。例,由“壬戌”可推知其之后的第三年为“丁丑”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
C.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D.五鼓,古代无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小时,晚七点起更,五鼓相当于早晨三至五点钟。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束发,即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B.象笏,象牙手板。古代大臣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
C.“归”指女子出嫁。“归宁”是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来归”是从夫家方面说女子出嫁到夫家。
D.辟指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这是沿袭汉代的科举制度。
4、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一项是( )
A.“秦御史前书曰”中的“御史”是一种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诸侯、官吏,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开封,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
D.前四史中,《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汉书》作者范晔,东汉人。《三国志》作者陈寿,晋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