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499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
考生须知:
1. 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 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 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 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只 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 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 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 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 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 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 区 (摘自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我们拥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为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提供极好的条件。
B. 只要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我们就一定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C.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核心工作是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D. 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必须做到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建设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材料一毛泽东讲话旨在表达老一代领导人的美好愿景。材料二习近平报告重在提出新一代领导人的重大决策。
C. 构建经济新发展格局工作主要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制度三方面入手。
D. 艰苦奋斗的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是我们在经济战线上获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论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材料一第一段从经济建设的困难、战胜困难的经验以及条件等层层铺设来表达经济战线获得胜利的决心。
B.材料二中三则资料均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推出了中国建设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 C.材料一二均采用层递式结构展望未来,描绘了两个时期中华民族在振兴道路上的壮丽蓝图。D.材料一二均为纲领性文件,站在国家领袖的高度对国家建设作了建设性前瞻性的规划。
4. 习近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如何实现毛泽东“三个建设”目标?请结合材料二作具体分析。(4
分)
5. 两位领袖在报告中都体现了鲜明的“领袖风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生活有了变化狄更斯
汉姆背上背着我,胳臂下夹着我们的一只小箱子,佩格蒂则提着我们的另一只小箱子。……我打远处就已看到的那片单调的荒滩。这时汉姆说:
“大卫少爷,那就是我们家的房子!”
我朝那片荒滩的四面八方看去,尽量往远处看,一直看到海,看到河,可是我什么房子也没看见。在不远处,有一条黑糊糊的驳船,或者是别的什么旧船,扣在稍高处的干燥地面上,上面伸出一个铁漏斗似的东西当作烟囱,正在舒畅地冒着烟。可是除此之外,我再也看不到有任何可以住人的地方。
“不会是那个吧?”我说,“那个像船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