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2/13 18:13: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8题,约18280字。

  高二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1.10.7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材料一:
  对中医药的认识,古人是十分明确的。早在西周时期就提出了“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乃医官也”;到汉代,班固撰著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中,将医学作为“方技”,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并列为“一路”,反映了当时古人对医学的重视。但鸦片战争前后,中医药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1903年,清政府制定大学堂章程,中医中药被边缘化。1912年,北洋政府对医学教育只提西医,只字不提中医,发生了“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和《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列出“禁止登报介绍旧医”“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与医学宣传”,“禁止成立旧医学校”等条目,形成了震动全国的“废止中医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认识有了第一次飞跃:一是鲜明突破了古人把中医药作为“六路”之一的“方技”思想,明确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中的“伟大宝库”“文化遗产”,“对全世界有贡献”;二是有力回击了近代以来产生并延续的“废医论”;三是彰显了历经苦难站起来的中华民族,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下对全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形象。这次飞跃,促使中医药的医疗、科研、制药、高等教育和管理形成了体系,中医药事业向好向上健康发展起来。第二次飞跃是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从中医药与中国古代科学、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上,明确了中医药学的先进性,科学性,指出了中医药学在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应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贡献力量。这次飞跃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时代意义。
  (摘编自苟天林《新中国、新时代对中医药认识的两次飞跃》)
  材料二:
  奚肇庆教授告诉记者,通过专家组的临床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以发热、乏力、咳嗽为主要症状,也有一些病人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差、大便溏稀等,主要还是湿邪为主,同时湿邪可以挟热,挟湿,可以挟疫毒,后期转变也会很快。中医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轻症患者辨证施治,可以很快改善症状,缩短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的时间;二是对中期、进展期乃至重病的患者,可以帮助往普通型转化,中期注重宣肺清热解毒,对病情“降级”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对一些年龄偏大、本身抵抗力偏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疾病感染过程中加强了扶正祛邪的方法,稳定病情,避免往重症转化。驰援武汉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史锁芳主任医师介绍,中医药自古以来对外感热病疗效就非常好,就是平时的感冒、高热,只要辨证准确,往往一服药就可以退烧。很多人对中医不了解,觉得中医是“慢郎中”,其实只要用对了药,见效可以很快,疗效是肯定的。在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很多患者吃了中药,效果非常好。
  (摘编自新华网2020年2月20日)
  材料三:
  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
  某种文化因为其产生的地域不属于某特定区域,而被某特定区域人们拒绝接受,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产生的地域性,而在于这种文化科学性不强、适用性不够,不能运用于该特定区域。也就是说,西医如果不能被中国人接受,症结在于中国人用西医防病、治病效果不佳。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近现代西方医学,是在摒弃古代西方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尤其是随着近几个世纪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方医学吸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营养,产生了一系列成体系的基础学科。在这些基础学科支撑下,西医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较西医而言,中医还没有完成科学化和现代化。原因在于中国近代自然科学不发达,近代自然科学自国外传入的时间不长,中医界还没能使之很好地为中医所用。中医要科学化和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要成为世界医学,需要更快速地发展,需要在防病、治病等方面有更大的效用,要更多的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供性价比更优的服务,进而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使用。
  自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伴随世界整体化的脚步,区域性的文明成果向全球扩散,被更大区域的人们所接受,得到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文明一旦离开其产生地,被其他区域人群所认识、所接受、所应用,这种文明就不再仅属于最早的创造者和产生地,而变成了所有参与该种文明创造、分享的人们所共有的成果,从而隶属于更大区域乃至全世界。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如印度的佛教、中国的四大发明、西医、中医,等等。因此,今天中国人所称的西医,只是说明这种医学产生于西方,自西方传入中国,并不包含归西方人所有的意思。今天,西医既属于西方,也属于东方,是实至名归的世界医学。中医亦然。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曾说过:“即使中医在中国消亡了,在国外还是会存在的。”中医历经时间的考验,长存不亡,同样取决于他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只是就目前应用的程度来看,中医世界化的程度还比不上西医而已。历史进化历程中的人们对中西医学持有价值判断的观念标签,如旧医、新医、洋医、科学医、非科学医、国医等,受制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对于历史流传下来的概念和名词,今天的人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今天的我们,对于中西医之争有着更为理性、科学的判断,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前人聪明、智慧,而在于随着历史的发展、实践的验迹、中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中西医在碰撞融合的结果日渐清晰地呈现出来。
  (据编自张玲、张勇《文化竞争视域下的中西医之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药在几千年的中华古代文明史上一直受到重视,但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其价值被全面否定。
  B.中医被误认为是“慢郎中”,实际上中医药见效快,疗效好,一般的感冒、高烧,一服药就可以退烧。
  C.材料二列举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从实践的角度佐证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D.历史上有关中西医的称谓很多,但往往表明其发生地,不代表归谁所有,也与对它们的价值判断无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将中医药归为“方技”固然体现了他对中医药的重视,但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和发掘还不够透彻。
  B.材料一引用典籍、陈述事实、列举重要论述,意在说明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同。
  C.材料三中的“一般规律”是指西医已基本完成科学化和现代化,而中医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D.材料一列举了近代以来官方尊西贬中的一些做法,作者对此类做法持否定态度,材料三表达了相似态度。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中西医要打破宗派主义。中医学习点西医是好的。” (毛泽东)
  B.“将来的医学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钱学森)
  C.药王孙思邈强调“为医者,当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以此为治养原则。
  D.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书法中的筋骨血肉,不可缺一,亦循增减相谐之妙,如不可骨多肉少,亦不可骨少肉多,最佳之处,正是“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书法艺术中的增减之道,值得深入体味。
  寻绎书法中的增减之道,在字形演变、临摹、创作等方面进行思考,当不无裨益焉。众所周知,汉字字形在其演变过程中,随着书体的演进,演绎着时增时减的变化,在每一个成熟的正体书出现时,另外在民间亦有一种相对的草体相伴流行,一如篆书与隶书,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