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过关测试
- 资源简介:
约9280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1.以下对《红烛》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体现了诗人数年来的理想探究历程。
B.红烛要用微弱的光和热照亮险恶的前途,烧破世人的迷梦。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献身精神。
C.《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激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红烛》采纳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顾,每节中诗句相对整齐,体现出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
2.以下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五四〞思想影响,郭沫假设的诗歌主题多为狂飙突进、摧枯拉朽,呼吁开拓崭新的纪元,本诗集中反映了郭沫假设这一主张。
B.作者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将茫茫的宇宙,漂浮的白云,广袤无垠的大洋,翻滚奔涌的大浪浮现于面前。
C.诗歌从抽象到具体,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势,表现对大自然的憧憬、对力的推崇,这是作者的呼喊,也是时代的号角。
D.作者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式,尽情呼唤“力〞,歌颂“力〞,为摧毁呐喊,为创造呼号,希望把历史的车轮更快推动。
3.以下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凝练,“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
B.落日跃入山海,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视听结合,使落日景象更显壮观。
C.当心地探出前额,指关节揳入巨石罅隙,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血滴,作者用白描手法描述出登山者境况的困难。
D.岩壁上没有雄鹰或雪豹,只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因而我攀在雪峰之侧,默享着这大自然的赐予,也有些失落。
4.以下对《致云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的不朽之作,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描述云雀的形象,也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B.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所写的云雀,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是理想的载体。
C.诗中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夸张等手法,对云雀加以描述,如诗人、如少女、如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D.《致云雀》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新明快,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给人向上的力量。
5.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石砾 撕裂 慰籍 自然赐予B.阴蔽 迅疾 婉转 一跃而上
C.催残 鄙弃 倦怠 瞻前顾后D.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