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拔高练:语言文字运用
- 资源简介:
约6370字。
考点7 语言文字运用
答题技巧
一、忌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扣准关键字:
对于成语中的关键字眼要多加关注。如“屡试不爽”中“爽”的意思是“差错”。
探寻词义源头:
成语多约定俗成,源于典故,因此要参透本义。如“大方之家”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的人。易望文生义,误以为指大方的人家。
关注词义的整体性:
成语意义不是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如“五风十雨”指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易望文生义,误以为词义是“刮大风,下大雨”。
二、忌褒贬误用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应使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语境褒则褒,语境贬则贬,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否则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1.明确成语的褒贬色彩。
2.明确陈述对象,辨析语境是褒是贬。
3.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可能因语境的变化而存在差异。如“标新立异”既可指独创新意,立论与别人不同,是中性词;也可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是贬义词。
三、忌张冠李戴
成语一般有固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某类人,或只能用于某物或某事等。把握不准,就会张冠李戴,造成误用。
1.明辨对象: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
2.明辨场合:有些成语只能在固定的场合使用,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误用。
四、忌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有谦敬之分,由此而产生使用上的差别: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敬辞只能用于对方。遇到此类成语时,应该注意辨析。
1.注意了解成语本身的谦敬用法;
2.注意明确语句所体现的场合和所涉及的人物的身份;
3.注意对谦辞与敬辞分类积累。
五、忌语义重复
句子上下文中已有与成语意思相同的表述,导致成语语意与上下文语意重复。在辨析成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意重复的错误。
1.准确掌握成语的词义。如“自惭形秽”中“惭”是“感到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