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5月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2160字。
江苏省南通市2020届高三5月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语文I试题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田。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先秦涌现出许多 ▲ 的思想家。他们不可能不谈到美的问题也不可能不发表自己对艺术 ▲ 的见解。尤其是庄子,往往喜欢用艺术做比喻说明他的思想。孔子也曾经用绘画来比喻礼,用雕刻来比喻教育。( ▲ )我们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例如,结合汉代壁画和古代建筑来理解汉朝人的赋,结合发掘出来的编钟来理解古代的乐律,等等。这种结合研究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工艺品时不单表现了高度技巧而且表现了他们的艺术构思和美的理想。另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在表面上看来是多么虚幻,但严格讲起来都是对当时现实社会以及当时实际的工艺品、美术品的批评。因此脱离当时的工艺美术的实际材料,就很难 ▲ 地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卓尔不群 别具一格 洞彻
B.卓尔不群 独树一帜 透彻
C.群而不党 独树一帜 洞彻
D.群而不党 别具一格 透彻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首先应做的是从文字方面努力理解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
B.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具体了解古代思想家的各种美学思想。
C.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从文字表面看是非常枯燥的,也不够形象。
D.但仅限于文字,我们对这些古代思想家的美学思想往往了解得不够全面。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句子归位,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探究,注意表述的先后对应与叙述对象的一致性。
【解答】(1)第一处: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群而不党:与众合群,不结私党。这里强调的是中国先秦涌现出许多很优秀的才德兼备的思想家,应用“卓尔不群”。
第二处,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味)。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这里形容他们的见解新奇,应用“独树一帜”。
第三处,洞彻:彻底地理解。透彻:显明通彻。这里要搭配“理解”,形容理解通彻,应选“透彻”。故选B。
(2)这里括号后说到“我们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说明前面说到我们对美学的研究形式较为单一,这里先对前面“孔子也曾经用绘画来比喻礼,用雕刻来比喻教育”进行评价,强调“仅仅限于文字”,而后谈及对美学思想仅凭文字不够全面,需要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故选D。
答案:
(1)B
(2)D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二项是(3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钟鼓慎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解答】A.借代,“落红”借代“落花”;
B.借代,“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C.比喻,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中的冰心”;
D.借代,“吴钩”借代“武器”。
故选:C。
【点评】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新能源汽牢产量和电池成本变化趋势与预测
A.从2013年到目前,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产量逐渐增长。
B.与前七年相比,未来十年动力电池单体成本的下降空间小。
c.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数量比前七年的生产数量大。
D.动力电池单体成本下降得越多,新能源汽车产量就增长越多。
【分析】该题考查图文转换。做这类考题,应当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资料的主题或方向。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同时要注意图表细节,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