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8070字。
2020届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喜欢某些人是完全正常的,不喜欢并不等于不能合作。但要强求彼此________,亲密无间,这就是分裂,是对真实________的阉割。生活就是________,就是鲜花和荆棘并存。尊重生活的本来面目,也许是应对分裂的法宝之一。
A. 相敬如宾 一刀两断 泥沙俱下
B. 情投意合 一刀两断 江河日下
C. 相敬如宾 一厢情愿 江河日下
D. 情投意合 一厢情愿 泥沙俱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相敬如宾:形容夫妻间相处融洽,互相敬爱,像对待宾客一样。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第一空根据语境可知,“我们”不一定是夫妻,应用“情投意合”。 一刀两断:比喻由于某种原因而感情破裂,单方或双方坚决断绝关系,从此不愿意来往。一厢情愿: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第二空根据语境“但要强求彼此情投意合,亲密无间,这就是分裂,是对真实________的阉割”可知,上述做法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是“一厢情愿”的阉割。泥沙俱下: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江河日下: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现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第三空根据语境及后文“鲜花和荆棘并存”可知,应用“泥沙俱下”。
故选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________它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①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
②如果它变成漂亮的小湖,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艰辛,但是它不愿意。
③它集于井底般的深谷中不见阳光,有人为它起了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地下森林。
④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
⑤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⑥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A. ③②④①⑥⑤
B. ③⑤⑥②①④
C. ⑤③②⑥①④
D. ⑤⑥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衔接能力。本题要联系上下文分析。此题先看选项,横线处第一句选③或⑤句,③句主要介绍“地下森林”, ⑤句介绍“幽暗峡谷里的奇迹”,根据上文的“生命史上的奇迹”可知,应选⑤句,排除AB项,CD项的区别在于⑤后接⑥还是接③,⑥句“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与前文的语境衔接不紧密,而③句紧承⑤句的“森林”,介绍这片森林是“地下森林”,故⑤后应接③,排除D项。如从划横线处后一句“它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看,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也可看出其前应选④“……,它……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排除AD项。本段的整个思路为:人们发现奇迹/奇迹是什么(峡谷里耸立着森林)/有人给森林取名:地下森林/提出假设“如果……”/假设不成立的原因“它懂得……”/它因此所做的努力“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最终的成就“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结合下一句“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正好组合成连贯的一段话。
故选C
3.下列反映劳动生活的诗句,依次与诗题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②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知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③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④钓收鹭下虚舟立,桥断僧寻别径归。海近冈峦多迤逦,天寒雾雨正霏微。
A. ①《缫丝行》②《渔家》③《采茶歌》④《煮海歌》
B. ①《缫丝行》②《采茶歌》③《煮海歌》④《渔家》
C. ①《煮海歌》②《渔家》③《采茶歌》④《缫丝行》
D. ①《煮海歌》②《采茶歌》③《渔家》④《缫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