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同步测试
- 资源简介:
约647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__①__“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__②__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__③__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__④__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B )
A.涨红(zhǎnɡ) B.颓唐(tuí)
C.模样(mó) D.哄笑(hòng)
2.下列语段中出现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捞不到 B.嘴里
C.笼上 D.不屑置辨
3.语段横线上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④:
C.①, 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4.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1)只有穿长衫的,才________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2)孔乙己便________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________住。
(4)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________去了。
A.踱 涨 罩 走 B.走 羞 罩 走
C.走 涨 盖 爬 D.踱 羞 罩 爬
5.(原创)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A.孔乙己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求乞的地步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
B.在中央电视台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C.我校文学社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D.为了防止同学们对《孔乙己》主旨的理解不出现偏差,全班开展小组讨论还是很有必要的。
6.(2019•四川广安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眼界决定了读书人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__________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③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④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7.(2019•山东济宁中考)“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尼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班级组织去“尼山圣境”的研学旅行活动,你参与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
材料二 当下,不少机构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有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所谓的研学旅行。很多情况下,将旅游行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当作研学的核心——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学习: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