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450个字。
《子衿》教学设计
【教学定位】
《子衿》是部编人教社教材第三单元之后,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一首。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是教读课文。学生在学习完《关雎》和《蒹葭》之后,对《诗经》已有初步了解。有人觉得课外古诗词背诵只要学生会背即可。其实,只要细心研究,把教材“隐含”的资源充分利用,完全可以发掘出课外古诗词中的教学价值。特别是指导学生读出诗歌中“隐含”的信息,这首《子衿》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为此,设计了本节古诗阅读教学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语气词在朗读中的重要作用。
2.发挥联想与想象思维,能够根据诗歌字词想象诗歌情境。
3.树立比较意识。与《静女》比较,加深对诗歌理解,更准确深刻地体会抒情者微妙的内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子衿》距离我们两千多年。只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还原诗歌情境,才能让学生对诗歌有丰富的认识,进而感悟诗歌的魅力。因此,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
难点:受阅历限制,对《子衿》抒情主人公内心隐秘而深沉的情感体验会成为这首诗歌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自由读诗导入
1.引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子衿》。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距离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学习这首诗,首先我们要能够把它正确地读下来。
2.请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本堂课是读诗方法指导课。所以简洁明了告诉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步是能够自己朗读出来。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挑”“达”二字的读音与现在不同。及时提醒。以便后续的进一步朗读指导。这两个字的补充注释,教师可在预习单中告诉学生,此处无需特别强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仔细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 朗读指导
1.请三位学生朗读《子衿》,一人一章。
2.关注语气词“兮”,读出“兮”的韵味。
A.语气词“兮”离我们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用的语气词是什么呢?
预设:“啊”“呀”“吗”“呢”…………
B.听一句《越人歌》,感受语气词“兮”唱出来的韵味。
C.听完这句歌,我们要怎样读“兮”字,会更有韵味?
预设:音拖长一些、音调不用太强烈……
3.全班配乐齐读。教师准备配乐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