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浏阳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0160个字。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九年级语文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pián )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竟胜而得快乐。
B.历史眷(quàn)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C.人啊,请不要轻觑(qù )了事业对精神的儒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
D.优雅风度不是矫(jiǎo)揉造作,不是附庸风雅,更不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形声字、易错字字音和字形的辨析。涉及形声字、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辨析每一个加点字的字形。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A.“竟胜”的“竟”应为“竞”;
B.“眷顾”的“眷”应读“juàn”;
C.“儒养”的“儒”应为“濡”;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如“涸”不能读成“固”的读音。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音与书写。
2.下面这段话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五十五载斗转星移,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务林人,在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下,抽丝剥茧,埋头苦干,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他们植绿荒原、久久为功,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书写了这段绿色传奇。
A.抽丝剥茧B.埋头苦干C.持之以恒 D.书写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
【解答】A.有误,剥丝抽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用来形容植树造林不恰当,用错了对象;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B.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影响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C.抗战时期的艾青内容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风格凝重深厚而又大气。
D.只有守住底线,相关互联网企业就能把握好科技创新的风口,站在社会发展的潮头。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语序不当,应将“影响了世界”和“改变了中国”换位;
C.有误,搭配不当,在“内容”前加“的作品”;
D.有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就”改为“才”。
故选:A。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②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花。
③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来了。
④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中的水汽密度饱和时,花蕊低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
⑤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
A.①②⑤③④B.②⑤④③①C.②①⑤③④D.①②④③⑤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解答句子排序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有时候,会有很明显的提示性的词句,要能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
【解答】首句是②,写安第斯山区有一种奇特的花,引入话题。其次是⑤,具体介绍这种话花瓣的结构特点。再次是④,紧承上句交代花瓣结构带来的结果。接着是③,写花蕊低处的露珠消失这种现象带来的天气预示。最后是①,总结说明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故选:B。
【点评】语句排序试题一般方法: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同节气合一的节日。
B.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常用“桑梓”指代家乡。
C.称别人的学生为高足,称自己的见解为拙见,请别人指导说请赐教。
D.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一句点明了当时恰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