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习题(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8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12/30 15:01: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三单元(4份)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三单元 第7课 归园田居(其一)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三单元 第8课 琵琶行并序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三单元 第9课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求贤令》是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B.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C.曹操不但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种类繁多,题材广泛,令人目不交睫。
  D.识才爱才和选人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功,也是体现领导者水平高低的标尺。作为一名领导者,当有“周公吐哺”的重才之情。
  答案 C
  解析 C项,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不合语境。A项,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使用正确。B项,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使用正确。D项,周公吐哺: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曹操有辉煌的政绩,比如统一北方,实行屯田制,恢复农业生产;延揽天下英雄,不拘一格降人才:他是开一代风气。
  B.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实,在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期,类似“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是有很多的。
  C.在文化上,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学的灵魂,他们继承大汉遗风,上袭春秋战国文化灵脉,下承隋唐文化先河,拓荡盛唐浩气。
  D.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答案 B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枭雄”。C项,搭配不当,可将“下承”改为“下开”。D项,主客颠倒,相应部分应改为“陶渊明可能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陶渊明不是一位完全超脱生死、完全放弃名利的人,    。    ,    ,    。    ,    。而这一切,均源自于他对自然人生的不懈追求。
  ①找到了暂时解决矛盾与痛苦的路径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人生体味
  ③他只是一位“悲欢忧喜,出于自然”的旷达之人
  ④是陶渊明为后人贡献的巨大精神财富
  ⑤他的伟大在于,通过“导发意气”的诗文,展现了人生的矛盾与
  ……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代的文学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实践,倒不如说是“审美人格”的建构。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人熟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时所作,作者借月夜孤鸿既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幽独、寂寥,也表达了    、蔑视流俗的心境。(    )。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
  魏晋风度能永远地让人铭记,这和那个时期人物磊落坦荡的心胸    。王羲之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世说新语》记载,郗太傅派人向王丞相家求女婿,王家男儿们个个表现矜持。唯有王羲之“坦腹卧,如不闻”,却获郗太尉赞赏,把女儿嫁给他,这也是“    ”一词的来源。它启示我们,生活的境遇无论如何呈现出生命状态的本真,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达到高出俗流的人格。
  交流出智慧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曹植喜欢结交文士,喜欢与这些文士高谈诗词歌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更为艺术更具审美情怀的姿态,其《洛神赋》《白马篇》都是    的佳作。“盛唐之音”的形成也如此。因此,思想交流与对话的展开离不开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这种文化境遇也更有助于推动审美人格的建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孤高自许 息息相关 乘龙快婿 琅琅上口
  B.孤芳自赏 休戚相关 东床快婿 琅琅上口
  C.孤高自许 息息相关 东床快婿 脍炙人口
  D.孤芳自赏 休戚相关 乘龙快婿 脍炙人口
  答案 C
  解析 ①孤高自许:指孤特高洁,不流于世俗,并以此称许自己。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含贬义。由后文“蔑视流俗”可知,这里应用“孤高自许”。②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这里没有“利害”,应用“息息相关”。③东床快
  ……
  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是表达情感、寄托人生情怀最精妙、最灵动的文体。古典诗歌曾经辉煌于诗国的历史,但现在却失落了曾经至高无上的文体权力。探讨古典诗歌在创作与批评方面的处境与未来走势,为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这种古典艺术形式找到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的路径,是每一个诗国后人应有的文化责任与历史担当。
  现代律诗的创作与批评,存在着“以律绳诗”的单维批评定式。专求格律,忽略诗歌所要传达的情志内涵,并不十分在意诗歌的意境、韵致或是格调。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曾对当时类似的风气进行分析,认为“泥古诗之成声”和在平仄字句方面“摹仿而不敢失”的做派,会导致“无以发人之性情”的结果。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根据新的时代特性和实践期许及时进行创变。“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只有灵活、开放地审视格律要求,不斤斤于格律的形上法则,才能创作出更符合当下人们精神和情感品位的古典诗歌。明代中期的诗风也表现得较为迂执。对此,何景明曾希冀用清通简易的方式予以调适。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何景明把那种规行矩步的作诗方式称为“稍离旧本,便自杌陧,如小儿倚物能行,独趋颠仆”。他不否认作诗应遵循古人矩镬,但认为应“泯其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功”,关键是要写出真的自己。而我们今天的律诗创作,却是一种以格律为宗旨和评判法则的单维批评模式,甚至是唯一的评价矩镬,或者可以叫作一种公式化的思维定式和批评行为。这种批评思维和批评逻辑实际上比概念化批评更缺乏艺术精神。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中说:“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以意为主”便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要领。吕本中在《夏均父集序》中指出,“学诗当识活法”,而“活法”,是“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诗人“以意为主”,创作时再以“活法”运之,便可造就鸢飞鱼跃般活泼生动的诗歌境界。
  作诗当“以意为主”,当以“活法”运之,古人看得何其透彻!“意”可包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精神活动。“活法”则是诗人贯通自身与前人矩镬并“神而明之”的诗学真髓。只有写出真景、真情,才有真诗。也只有不拘束于形式格律,不计较于尺寸得失,才能“以意为主”,才能不失真率自然之妙。作诗要真,就不能以律绳己,更不能以律绳人。盘活古代诗歌艺术传统,将其发扬光大,不能“参死句”,守“死法”。唯有开放和包容,古典诗歌才有未来。
  (选自郭鹏《当前古典诗歌的创作与批评》,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古典诗歌的创作和批评,以恢复其至高的文体权力,是诗国后人的文化责任。
  B.不打破以格律为宗旨的形式主义法则,就无法创作出契合新时代精神的古典诗歌。
  C.清通简易的方式,重在写出真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明中期较为迂执的诗风。
  D.“活法”摒弃了前人格律规矩的束缚,是“以意为主”创作理念的实践运用原则。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以恢复其至高的文体权力”,不符合文意,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古典诗歌曾经辉煌于诗国的历史,但现在却失落了曾经至高无上的文体权力。探讨古典诗歌在创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