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题全方位剖析之一:说明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19 10:49:1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50字。
中考阅读题全方位剖析之 一    说 明 篇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 严敬群
     【课标考点透视】
   1、考查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2、具体考查学生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以及作品感受的能力。
   3、阅读说明文,能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阅读中要注意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锁定考查热点】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辨识文章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理解说明的顺序。
   4、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5、概括说明的内容。
   6、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7、分析文段结构。
   8、进行与文段内容有关联的个性化表达。
   【中考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招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2004年第4期)
   1、本文主要说明了 (限10个字以内)。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 
   3、第③段画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 ,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