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作业
- 资源简介:
约4240字。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文化常识 作业
基础过关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中,汉时指在其本官职外的加衔。加此官者可出入宫廷,担任皇帝侍从。“武与李陵俱为侍中”中的“侍中”即指皇帝的侍从。
B.仗节,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只有在大臣出使的时候,皇帝才会授予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斧钺”“汤镬”指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等兵器,也泛指古代各种刑戮。
D.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答案:B
解析:B项,“只有在大臣出使的时候,皇帝才会授予符节”错。在大将出师时,皇帝也会授予符节。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C.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如《战国策•秦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D.明朝的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有别于翰林院学士,亦称“首揆”。主持内阁大政,虽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权。
答案:D
解析:D项,首辅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权力极大。
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北面,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如《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C.望夕,望指月光满盈时,夕指日落时分,泛指夜晚。所以“望夕”通常指旧历十六日的晚上。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答案:C
解析:C项,“望夕”通常指旧历十五日的晚上。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章事之职始于唐初,受此衔者,是唐代非中书令、门下侍中而又实际担任宰相者,任此职者必另兼职事官衔。
B.我国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
C.迁秩,旧指官员晋级。秩的主要含义有三:一是指官吏的俸禄,二是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三是十年为一秩。
D.勤王,为君王尽力做事,指当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时,臣子起兵来救援。也常作为臣子反叛的借口。
答案:B
解析:B项,我国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但继承君位的不一定是嫡长子。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第一名叫状元。
B.盐引,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放的用以支领和运销盐的凭证。
C.崇进,官阶名。金文散官共四十二阶,正一品有四阶,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