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9题,约21000字。
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的哲学如一条 ▲ 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着。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涌现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不仅提出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而且用简洁有力的文字、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极具个性的艺术化 ▲ ,至今都让人 ▲ 。
A. 波澜壮阔 解释 拍案叫绝
B. 波涛汹涌 解释 叹为观止
C. 波澜壮阔 诠释 叹为观止
D. 波涛汹涌 诠释 拍案叫绝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主要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这里是强调“声势雄壮”,应该选“波澜壮阔”。且“波涛汹涌”与后文的“汹涌”重复。②“解释”指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诠释”解说,阐明。“诠释”更适合于书面语境,故用“诠释”。③“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这里没有强烈的感情,故用“叹为观止”。故选C。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 , ▲ , ▲ , ▲ ; ▲ , ▲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
①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③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
⑤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
⑥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A. ①③④②⑤⑥ B. ①⑤②③⑥④ C. ②①④⑤③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排序,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①⑤是对前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的解释,和前文句子照应,①紧承前文,在先,排除CD;③④②解释①一组,在①之后;⑥是对⑤的解释,⑥在⑤后,排除B。故选A。
3.下列广告用语,在使用语境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A. 弘扬传统美德,爱心温暖千家。(慈善公益广告)
B. 纵使天涯海角,追寻油迹知晓。(XX汽车广告)
C. 一呼天下皆应,天涯若比近邻。(XX手机广告)
D. 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公园公益广告)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B项,句中是“追寻油迹”显然“汽车”不合理,应该是“加油站”之类的广告。故选B。
4.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光懂得收藏素材还不行,那只是物理性的采集,你必须识别素材,你要与素材之间发生深刻的反应,就像化学实验室发生的那种“热反应”,如此,你才算是完成了个性化的“占有”。
A. 物理性的采集指写作者对素材进行有效合理运用。
B. 热反应是指写作者对素材应加以理解并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