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2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5/4 20:06: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020字。

  22、《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语文版八下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居单元之首。这是一篇“记”类文章、文质优美、居单元之首。诗人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一一个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 
  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没有城市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自觉性很强,《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语言浅显易懂,疏通文意绝非是难事,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文意,加之教师的点拨,学生能对文章的内容有较快的理解,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朗读背诵,品味和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掌握本文中重点文言词语,学会辨认古今异义的字词。如“交通”、“绝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落实字词,疏通文章,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人美、景美、社会生活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的描述,理解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的描述,理解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出自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如果同学们想知道这一切,就让我们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陶渊明少年时代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博学能文,任性不羁,有着“大济苍生”的志向。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二十九岁出仕,但几次做官都不过担任祭酒、参军一类低微的职务,不仅济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而且还要屈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他十分厌恶官场生活。四十一岁时,他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