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黄金押题专题09:论述类文本阅读
- 资源简介:
约28690字。
【高考考纲】
按照新课标《考试说明》的规定,“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新课标卷中是“必考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出题文本主要指论文、杂文、评论等。论文主要指比较浅显的学术类论文,杂文则可以指针对时事、热点话题的杂感文章,评论主要可能涉及影评、书评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所涉及的考点包括: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真题感悟】
例1.(2018•高考全国卷Ⅲ)T1 D项: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原文信息]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比对分析]
答案:“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错误,全文只在末尾说“是意义重大的”,并没有关于“根本原因”的议论,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2.(2018•高考全国卷Ⅱ)T1 C项:“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原文信息] 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比对分析]
答案:“‘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准确。原文说“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指的是“被遗忘权”是对“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而不是对抗大数据,此处以偏概全。
3.(2018•高考全国卷Ⅱ)T1 B项: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原文信息]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比对分析]
答案:强加因果。“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和“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也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结果,根本原因是“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而且成本低。
4.(2018•高考全国卷Ⅰ)T1 D项: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原文信息]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