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19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3/18 9:40: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道小题,约17060字。

  盐城市、南京市2019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Ⅰ 试题
  2019.01.14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___。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___,不容置疑,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黙,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___紧张的感觉。
  A. 不动声色  高屋建瓴  肃静
  B. 不苟言笑  高屋建瓴  肃静
  C. 不动声色  高瞻远瞩  肃穆
  D. 不苟言笑  高瞻远瞩  肃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根据语境庄严崇高,所以用“不苟言笑”;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根据语境是自上而下的讲话,所以用“高屋建瓴”较为合适;肃静,严肃而安静。肃穆,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根据语境是给人的感觉,所以用“肃静”较为合适。故答案选B。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州民居村托在山光水色之中,___。___,___。___,___,___。
  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
  ②犹如丹青妙于在用枯笔淡墨
  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
  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
  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
  ⑥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
  A. ③②①⑥④⑤
  B. ③⑥④②①⑤
  C. ⑤②①⑥③④
  D. ⑤⑥③②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能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根据文意的理解先看出之前语段内容是介绍景物的,所以不难发现是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为领起句。所以可以排除AB选项。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中间总结句应该是⑥,对以上景物进行总结,所以不能紧接着是⑥,所以可以排除选项D。故答案选C。
  3.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  )
  A. 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唐·陈陶)
  B. 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唐·李商隐)
  C. 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宋·曹勋)
  D. 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宋·林光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A,豆蔻: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选项B,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选项C,束发:指青少年。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束发常指男子十五岁。选项D,及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故答案选D。
  【点睛】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
  B.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
  C. 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D. 杨总率先发言,抛砖引玉,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接下来,请未发言的同志不吝才智,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选项B,笑纳:套语,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此处是自己接受别人礼物。选项C,鼎力相助: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此处语境是我帮助别人。选项D,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此处用词不符合语境中的身份。故答案选A。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平山堂记
  (清)全祖望
  乾隆二年冬,子以大雪留滞扬州,同人约为平山堂之游。时方浚运河,小秦淮一带,半为河水所注,又益以雪。红桥左右园亭半入水中,括木怪石,浮动水面。
  予不过平山已六年,堂前万松皆成荫。徘徊第五泉上,旋酌酒堂东之平楼。松风吹雪,沁我心脾。因与坐客言斯堂古迹累迁,而志乘不详。明陆俨山集云:“扬州平山胡安定祠乃旧司徒庙改作。其东别作庙未成。”元李五峰《过平山堂故址》诗云:“蜀山有堂今改作,骑马出门西北行,自注:“今为司徒庙。”以两公之言合之,元已改平山堂为司徒庙,明又改司徒庙为安定祠,是今之安定祠,乃前此之平山堂。
  吾闻扬州故城,跨蜀冈以连雷塘,则平山在城内。及柴周改作,始为今城。但故城亦不能尽包蜀冈,故杨行密攻毕师铎,并西山以逼城,西山即蜀冈也。陆孟俊攻韩令坤,亦屯兵焉。胡身之曰:“扬之东南北皆平地,惟蜀冈诸山,西接庐、滁,改扬者率循山而来,据高为垒以临之。”则故城特逾冈而已。及城既徙,则山竟在城外。故李丞相庭芝为间使,鉴前此有据堂瞰城以施攻具者,乃逾山为城以捍之。即今山后所称堡城者是也。史亦言李全之攻扬,日坐堂上,俯临州治,以今之堂址、庙址、祠址按之,地势甚坪,安能远暾?岂宋时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