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ppt28(教案+课件+习题,打包4套)
- 资源简介:
 
 - 课件共36张,文字材料 约6260+800+1110字。 - 10 短新闻两篇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节选)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是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B.英国占据香港150多年,先后有25任港督,彭定康是英国在香港的最后一任港督。
 C.英国告别香港的仪式是从30日下午4时30分在港岛港督府的降旗仪式拉开序幕的。
 D.6时15分在添马舰上举行的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恰在“日落”时分,耐人寻味。
 解析D项,理解错误,告别仪式是在“添马舰东面举行”,而不是在“添马舰上”。
 答案D
 2.下列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技巧的鉴赏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是新闻背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彭定康“面色凝重”地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是典型的细节描写。
 C.节选部分,多次写雨,“蒙蒙细雨”“雨越下越大”“在雨中宣读”,雨情烘托这一庄严神圣的时刻。
 D.第四段属于新闻背景,作者在此插入港督府建造的时间和有关情况介绍的内容,使新闻的内容更详明、准确。
 E.节选部分,主要从英国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写了香港回归仪式开始前的片段,新闻现场感很强。
 ……
 10、短新闻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教学重点】
 1、体会《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
 2、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常见的消息有何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把握新闻的背景材料的新闻细节,仔细揣摩、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意的语句。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问题思路】
 第一课时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自主学习(信息筛选)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这篇短新闻,哪些写的是新闻事实?哪些是背景材料?想想可以分为几部分?
 2、那么第4段和最后一段就应该是什么?
 3、那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4、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前面学习的有关新闻的知识,消息一般由哪两部分组成?
 二、合作探究
 (一)分析鉴赏
 1、导语部分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2、这些标志着什么?
 3、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既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又兼顾历史的回顾
 ……
 10、短新闻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教学重点】
 1、体会《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
 2、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常见的消息有何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把握新闻的背景材料的新闻细节,仔细揣摩、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意的语句。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问题思路】
 第二课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一、自主学习(信息筛选)
 1、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据统计报道有400万人在这里遭到了杀害。这篇消息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请同学们默读这篇新闻史上的佳作,然后根据文章思路拟写一个阅读提纲。
 2、文章一上来就有段震撼人心的议论,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2段。能不能找出表现作者倾向的关键词?
 3、“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难道作者不喜欢这一切?为什么?“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居然”用在这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