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习题
- 资源简介:
约12310字。
一、杜牧《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习题
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2、《阿房宫赋》以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借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
; , 。
3、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 , 。
4、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 ; , 。
5、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
。_______ ,______ _ _________。
6、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 _,_______ __。
7、文章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 ; , 。
8、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 _ 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__ _。
9、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阿房宫赋》中“呜呼!_____ _ _,___ __ __ _;___ ___,_______ __。”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10、 “______ ___,____ _____;
__ ______ , ______。”结句精警,扣人心弦。
11、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 ___ _,_______ __。
12、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 _。
13、《阿房宫赋》用“_ _______,_____ 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14、《阿房宫赋》用16个字“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15、 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 。
16、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17、《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_____ _ ___,
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___。
二、《六国论》理解性默写练习题
1. 苏洵《六国论》提出“ ,______ ____ ,____ ___ ___,_____ _ ___” 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的精辟论点,这句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__ _ _____,____ ____”。
3、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 ______”,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 __ _,______ _____”。
4、结尾指出“ ,_______ _ _ ___,_______ ______”,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5.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 __ 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6.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 ,
_____ 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7.《六国论》中“ , ,_______ ________”,三句作者提出假设条件,表达了苏洵对齐燕赵三国灭亡的遗憾之情。
8.苏洵在《六国论》中“_____ _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