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语言表达连贯专题训练题
- 资源简介:
约14540字。
语言表达连贯专题训练
彭泽二中 欧阳林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①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
②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③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
④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
⑤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⑥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A.④②⑤③⑥① B.④③⑥①②⑤
C.⑤③②③⑥① D.⑤④②③①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可结合着语段内容及横线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砚”的情况,是根据时间顺序来写的。作答时,要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初期”“至汉”“魏晋至隋”“唐代”“唐、宋”等,然后加以梳理排序。所以选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④①⑤⑥②③ B.④⑤②③①⑥
C.③②④⑤⑥① D.③②⑥④①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③是结论,②是对这一结论成立的原因分析。所以③②是连接在一起的。④和①之间用“更”构成递进,所以④①必然相连。这样就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了。这六句话是环环相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