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资源简介:
约32490字。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新课标全国卷往往在翻译题中兼顾考查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文言虚词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对教材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如下整理。
热点题型一 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指代对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之:代下文所唱的歌
B.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其:他们
C.若入前为寿……请以剑舞 若:你们
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而:通“尔”,你
【提分秘籍】
对于“代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1步,分类记忆
如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彼、厥;近指代词有:是、斯、此、然、兹;疑问代词有:何、曷、胡、奚、安、焉、孰等。
第2步,联系语境
如“视之,形若土狗”“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的“若”,前者是实词,为“像,好像”之义;后者才是虚词,作第二人称代词用。
热点题型二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②无以,则王乎(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②至于誓天断发……何其衰也(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D.②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解析】
(第一步)根据词语位置,这些选项均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故均为副词。
【答案】 D
【提分秘籍】
对于“副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
第1步,看清位置
副词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起着限制作用。分析是不是副词首先看看其后是否连接动词、形容词。
第2步,全句关照
分析副词意义应该在全句的基础上进行,如“乃”,同样是副词时,有“于是,就”“才”“竟然”等义项。
热点题型三 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②室西连于中闺(①渔樵于江渚之上)
C.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①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D.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①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解析】
(第一步)分析用法可知,各句加点词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