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70字。
《望天树》课堂实录评点
湖北省沙洋县长林中学 周 丹 鲁修贤
【前示】这是周丹老师在荆门市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所作的一堂展示课。《望天树》是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5课,是一篇深有意蕴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清晰,主旨鲜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般不会遇到太大的障碍。针对文本和学生的特点,这堂课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从作品整体的角度和作品语言的角度引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
(“课前一支歌”结束。上课)
师:同学们,迈进中学的大门,大家正茁壮的长大着,长大的感觉好吗?(大多数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好”)还有不同的感觉吗?(学生小声议论)
生:不好,作业太多。
生:不好,长大了有很多烦恼。
师: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时候是阳光洒满心田,一帆风顺;有时候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那么,在我们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在我们觉得难以面对现状时,在我们被人误解甚至被人伤害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加深领悟,有所收获。请大家打开课本29页,让我们一起走进《望天树》。(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大家边听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一下作者笔下的望天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配乐配画面朗读,学生听读完后踊跃要求汇报,教师点两名学生发言)
生:课文讲的是望天树从一棵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
生:我补充。这篇课文是说,望天树在成长的过程中,尽管遇到许多的困难挫折,但它奋力抗争,依然长成参天大树。(掌声)
【点评】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里,教师通过美仑美幻的范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形成对作品初步的整体印象,从而避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从文本整体的角度去整理作者行文的思路,明确作者写了什么内容,对所表现的内容有全方位的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语言的表现力,相应地加深了对望天树形象的理解,感受到了语言的美。
师:那望天树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或挫折呢?它又是怎样与命运抗争的呢?这种抗争表现了望天树哪些可贵品质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进行探讨。
(学生自由朗读完成后,自觉分组讨论)
师:我建议,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参照大屏幕上的表格提示进行活动,学会合作,学会倾听。
【点评】营造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本课的文本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比较容易。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地位更加彰显。
师:看来大家都有了要说的话了。现在我们就来相互交流交流!发言力求简洁明快!
生:望天树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就遭到了野牛的践踏。
师:牛蹄践踏时,望天树是怎样与命运抗争的呢?最有表现力的是哪个词语?
生:我们小组认为是“终于”,它表现望天树发芽很不容易。
生:我们小组认为是“冒出”,它表现了望天树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