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迎考训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7/5 16:17:49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小题,约9110字。

  高二下学期期末迎考训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时令、文化、风俗三节合一的“清明”,自唐宋以来,多有游艺活动,随着时间(流逝/流失),游艺渐次退出。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而“清明雨”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笔下这场妇儒皆知的“清明雨”,正是因凄凉、忧伤的意味而深入人心。在追思先人的日子,心怀(悲戚/悲泣)之人看清明细雨,会赋予眼前淅沥一层悲凉;而乍暖还寒的清明,冰冷的细雨滴落肌肤,更加剧人们的这种心理(反映/反应)。“清明雨”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脉脉之雨,而是添人愁绪的凄凄切切之雨。
  1.中文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渐次   乍暖还寒          B.缅怀  妇儒皆知
  C.赋予   凄凄切切          D.加剧  温情脉脉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流逝    悲戚     反应
  B.流逝    悲泣     反映
  C.流失    悲戚     反映
  D.流失    悲泣     反应
  3.下列诗句中的“雨”和材料中的“清明雨”意味相近的一项是
  A.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B. 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
  C.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D.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期,随着A股市场连续暴跌,络上各种传言也风生水起,让一些散户投资者对股市后期走势不再看好,纷纷选择逃离。
  B.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C.季羡林先生虽已仙逝,但他那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给人们永久的回味。
  D.法德两国,曾兵戎相见百余年,然后又在欧洲需要统合的情况下,理智地选择合作,从此百年恩怨一笔抹杀,半个多世纪再无冲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建造车间的彩钢板没有加用阻燃材料,该公司火灾突发时,不但厂房没有起到阻火作用,反而成为火灾中的燃料库。
  B.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的重要标志,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
  C.球运动员李娜的膝盖曾做过多次手术,经常需要打消肿针,饱受伤病的折磨,最终在32岁的时候做出了离开赛场的决定
  D.杨康林在单位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广泛搜集资料,研读相关专业书籍,运用最新技术,改造设备,大大提高了车间生产效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
  为什么唐宋八大家可以视为一个整体呢?这就必然要谈到他们对古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了。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散文同诗歌一样,有着相当漫长的历史。先秦时代的史书,本身就是生动的历史散文;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