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62
- 资源简介:
约3630字。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教学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责任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她是爱的港湾,她是幸福的摇篮,她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关爱和亲情的空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朗读比赛。以排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比赛,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秋日思雨》。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
(1)音准;(2)句逗的停顿;(3)语气、语调的处理。
2、通过讨论,统一意见:本文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根据讨论结果,自由读课文。思考:
(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试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试用一个词概括
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朗读水平,让学生在审美朗读过程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且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合作品读,感悟亲情。
1、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并多读几遍。写出感受。
2、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3、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顺序是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进行,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审美朗读中感受亲情美。)
如: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