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二子说》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长春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2/1 12:24: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70字。

  《名二子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识记重点文言词句,熟练诵读通译全篇古文。
  2.学会阅读赏析,结合文章背景理解文学大家苏洵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和期望。
  3.了解和学习我国古代姓名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内涵。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具备自主阅读课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但是分析还不够到位。所以既要有学生自主探究的是一方面。又有教师指导一面。
  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主题深意,熟练背诵全文。
  2.理解苏洵给儿子命名的深意,启示人生。
  教学过程
  【导入】
  四川眉山有一个美丽的三苏祠,清朝张鹏翮撰其楹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四大家”来高度颂扬三苏的文学成就,在唐宋八大家之中苏家占三席,惊羡之余我们很钦佩其中的父亲苏洵,钦佩他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就连给儿子取名都倾注他的良苦用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洵的《名二子说》。(板书)
  【讲授】
  一、 走进作者
  学生课前查找作者资料,老师补充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父亲苏序,母亲史氏,有两位兄长苏澹、苏涣。苏洵少时不好读,19岁时娶妻程氏,27岁时立下决心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嘉祐三年(1058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又授命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补充:苏洵号“老泉”乃误传。南宋时,“苏老泉即苏洵”之说深入人心,《三字经》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