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5580个字。
《回延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深刻领会“延安精神”以及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
(2)体会诗中运用比兴方法和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现力量。
(2)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诗的艺术特色。
(⒋)初步学会运用这种民歌创作形式,进行创作练习。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胜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从而学会感动。
(⒉)学会欣赏“信天游”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穿越时空,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2)激发创作热情,练习创作我的“信天游”。
3、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1、导入新课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你的理解呢?请展示一下小练笔《我眼中的唐诗》。
2、作者简介(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写出你搜集采访到的贺敬之)
通过让学生查找和交流作者的经历成就,能更好的走进作者,体会作者的情感。
3、通过演唱我喜爱的“信天游”歌曲MTV,搜集我欣赏的“信天游”歌词,谈一谈我眼中(或心中)的信天游。
学生主动进行才艺展示,通过此活动,是想让学生立体的,全方位的了解信天游并喜爱它。
4、写作背景介绍:(你了解延安那段历史吗?请搜集整理交流)
5、朗读训练:检查预习①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褛(lǒu)白羊肚子巾(dǔ)糜子(méi)
黍类(shǔ)馍(mó)喘(chuǎn)
6、朗读课文。把握好课文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分段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分段安排:第一部分——男生。第二部分——女生。第三部分——教师,第四部分——全体同学。第五部分——师生共读
②解释下面词语。
(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又……一……”的意思。(调动学习语言兴趣,总结东北方言,提醒学生关注陕北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