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ppt248
- 资源简介:
共21张,课件制作较为精美,图文并茂,教案约2040字。
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 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 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3、 领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重章叠句。
教学重点 : 体会诗境之美。
教学难点: 意境的营造。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诗人志摩就这样轻轻而来,轻轻而去,他是怎样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对康桥的情感又是如何的真切,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徐志摩,走进《再别康桥》。(多媒体展示课题和作者介绍)
二、 整体感知
1、 解题
(板书课题)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首诗的题眼是一个别字。我们从这首诗歌的眼睛来看,诗人离别的地方在哪里?(结合课本注释简单了解康桥,多媒体展示康桥图片)
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徐志摩曾在这里学习生活,对康桥有着很深的感情。他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这里有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棵棵垂柳斜依在桥的两端,岸边矗立着宏伟的各学院的建筑群……康河以它独有的灵性滋润着徐志摩。
2、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朗读,用我们的心去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出: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结构美、意象美等)
3、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出:语言美、音乐美、结构美等)
4、听了朗读,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入画的康桥,仿佛看到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人,穿着一袭长衫,带着淡淡的忧伤朝我们轻轻的走来,又悄悄的离去。请同学们自由诵读,体会诗人对康桥的情感。并试着画出诗歌的节奏。
4、指名读。齐读(配乐)
5、师配乐泛读,生闭眼聆听,并想象。
4、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诗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景物呢?(云彩,金柳,青荇,潭水。。。。。。)
三、意象分析,边分析边读。
1、什么是意象?
像这样的一些寄托着诗人感情的客观物象就叫做意象。比如“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就有了思念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