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ppt8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一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3.0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9/17 15:46: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2015秋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学案+课件+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2015-2016届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刺秦王》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5-2016届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刺秦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2015年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安徽省濉溪中学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5-2016届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刺秦王》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虏(lǔ)赵王 樊於(yú)期 拊(fǔ)心
  B.戮(lù)没(mò)  骨髓(suǐ)  惶(huánɡ)急
  C.揕(zhèn)其胸  约契(qì)  瞋(chēn)目
  D.偏袒(tǎn)  扼(è)腕(wàn)  濡(rú)缕
  【答案】 A(於:wū)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私仇)
  B.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
  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求:寻找)
  D.乃为装遣荆轲(为装:伪装)
  【答案】 D(为装:准备行装。)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樊於期乃前曰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④皆白衣冠以送之
  ⑤发尽上指冠
  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⑧群臣怪之
  ⑨图穷而匕首见
  ⑩左右既前,斩荆轲
  A.②⑤/③⑧/①④⑦⑩/⑥/⑨ B.②⑤⑩/③⑧④⑦/①⑥⑨
  C.②⑤⑩/③⑥⑧/①④⑦/⑨ D.②④⑤/③⑥⑧/①⑦⑩/⑨
  【答案】 A(②⑤名词作状语,③⑧意动用法,①④⑦⑩名词活用作动词,⑥使动用法,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4.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选项
  例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D.岭峤微草,凌冬不凋
  【答案】 A(例句和A都当“假如没有”讲。B项稍微,C项暗中,D项微小)
  5.下列对课文人物性格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千载以来,还令人
  ……
  5.《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2.结合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要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从整体出发,再来观察燕太子丹遣荆轲刺奏王的意义。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1.关于《战国策》的知识。
  课文节选自国别体史书(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战国策•燕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2.背景介绍。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燕太子丹访得荆轲,即尊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国行刺,其目的是要荆轲“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侵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    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3.    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4.    掌握 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 事。
  2.    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 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    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    分析重点人物形象。
  2.    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1.    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    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教师准备
  1.    搜集荆轲刺秦王的相关信息。
  2.    准备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以形成直观印象。
  3.    指导学生充分预习,预先整理重要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
  学生准备
  1.    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气势,思考人物形象并圈点出难理解的词句。
  2.尝试概述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    读准字音,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2.    品赏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