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山羊兹拉特》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2180个字。
《山羊兹拉特》教学设计
武汉市蔡甸区莲花湖中学李慧
教材分析:
本文是鄂教版《语文读本》(七年级)里的一篇文章。文章用质朴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有关人和动物的故事,故事主人公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经历了一场暴风雪之灾,在患难中共同救助得以保全性命。文章向读者展现了人与动物生死相依、和谐共处的动人情景。作者用“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道出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善待万物,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人们应自觉保护动物,珍惜环境,营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存空间。作品中塑造了一个聪明能干、不怕困难、勇斗风雪的农家少年形象。12岁的阿隆面对困难的智慧与勇气令人叹服,同时也让读者认识到学会生存,学会在困境中自救和互救,对一个人的生存是多么重要。作品中还有许多感人的镜头,进城时告别的眼泪,草堆中兄妹般的对话,返家后兹拉特和孩子们分享煎饼,嬉笑玩耍的情景,这些无不让读者感受到人性的善美,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多么的美好。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境。
2、认识动物与人的关系,懂得善待动物,珍爱生命,营造人与动物和谐的生存空间。
3、通过多角度阅读对作品再创作,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4、教育学生“学会生存”,提高学生生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懂得善待动物。
2、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
教学设想:
1、主导思想: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2、采用整体阅读式教学:整体感知——部分探究——整体理解——思维延展。即首先感知文章统一的整体,然后局部品读,对重点难点细读精析。再回到整体,综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实现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3、根据教材内容,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索养。
4、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个体探究与集体探究相结合)。
5、教学主线:激趣导入--整体感知——部分探究——理解感悟——思维延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讲述《义大救主》的故事导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l、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情预想]学生阅读能力可能参差不齐,可提示学生如何默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